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进展

唐文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以上的骨折,通常由摔倒等低能量损伤所致,常见且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患者发病后,受到长时间卧床的影响,其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其后遗症以髋内翻畸形最为常见,所以对患者实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其产生因素包括跌倒、骨质疏松等,通过对患者实行卧床休息、牵引等保守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再加上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其很有可能会产生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临床护理难度较高。

  1. 术前护理

  1. 心理指导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简单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告知其医院规章制度,缓解其陌生焦虑情绪。责任护士则要强化病房管理,给予患者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定时通风。同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病情知识、手术目的方法,麻醉效果;讲述术后使用导尿管、引流管和心电监护仪的重要作用,缓解其焦虑情绪。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交流沟通,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性需求,使其体会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提高其依从性[1]

  1. 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严密评估,同时对其患肢末端温度、颜色、感觉、血运等进行观察,并辅助其实行常规检查,在对患者各脏器功能进行充分了解后要对其手术耐受程度进行严格判断,同时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术前保持良好的休息。

  1.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注意不要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油腻及产气食品,告知患者多喝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还需按照专科医生的意见选择食物。通过调节患者饮食,可以对便秘症状的产生进行有效预防,对于提高患者能量储备以及手术耐受性和其抗病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适应性训练

为了可以为术后大小便提供便利,降低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率,术前需要对患者实行床上排便指导,并讲述腹压使用的正确方式,降低残余尿量,排空大小便,防止引起便秘、尿路感染[2]。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防止术后肺部感染。

  1. 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

手术完成后要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吸入低流量氧气,并按照麻醉方式辅助其摆放舒适体位,遵照医嘱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有渗出及时更换伤口敷料。观察患肢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发现异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1.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提供止痛剂,抬高患肢,进而使患者的肿胀、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为患者讲述放松机体的正确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翻身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防止使患者的肢体疼痛症状更加严重[3]

  1. 体位护理

予平卧位,患肢抬高20º,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患肢保持在外展中立位,防止其过于内旋、屈曲;翻身时,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辅助,使其患侧朝上,之后在两腿之间放一软枕,同时对其患肢感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1. 并发症预防

  1. 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将患肢抬高,避免引起深静脉回流障碍,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遵医嘱使用抗凝剂。对小腿进行按摩,下肢气压泵治疗,穿着弹力袜等改善患者静脉回流,同时对患者实行踝膝关节屈伸,每次控制在5-20分钟,次数不限。

  2. 电解质紊乱。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差,营养摄入不足很容易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同时骨折后受到卧床、疼痛刺激、抑郁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产生电解质紊乱现象,其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所以要及时对患者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特别是纠正酸中毒及低钠,并对患者的电解质进行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对患者电解质进行合理补充。

  3. 肺部感染预防。为患者讲述深呼吸的正确方式,引导其咳嗽,并对其实行翻身扣背,适当抬高床头,对于痰液咳出困难患者予以雾化吸入,每天两次。同时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咳痰、咳嗽以及发热等症状,观察其痰液颜色、性质及气味,一旦发现患者感染,则要使用抗生素对患者实行抗感染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尽量不要使用镇痛、镇静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影响其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4. 尿路感染预防。受到长时间卧床的影响,床上活动会使患者肢体疼痛感更加严重,因为床上排尿较为困难,患者饮水较少,因此很容易造成尿液浓缩,钙盐沉积,感染以及尿路结石风险较高,因此要告知患者多喝水,提高尿液稀释度,进而对膀胱尿道进行冲刷。同时,要对患者尿量、颜色等进行严密观察,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对于留置尿管患者,间断夹闭导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导尿管。

  5. 压力性损伤预防。告知患者及家属压力性损伤产生的相关因素,并告知其可能会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持床单的干燥、清洁,定时翻身,翻身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使患者可以从被动活动向主动活动过度,使用气垫床,并对其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4]

  6. 引流管护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手术之后需要留置引流管,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引流液颜色以及量进行严密观察,使引流管保持在通畅状态,并将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注意引流袋固定位置要低于创口平面,避免其脱落。

  7. 关节僵硬预防。患肢应保持外展中立位,踝关节保持功能位,观察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情况做好功能锻炼的指导。

三、术后功能训练

对于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患者的卧床时间,进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术后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踝关节、足趾的背伸、跖屈运动,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直至患者坐起并扶拐下地。对于身体虚弱患者,可以在CMP机的辅助下对其肢体关节进行活动。功能训练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进而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其患肢功能,降低关节僵直以及肌肉萎缩发生率[5]

四、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之后,应坚持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助步器辅助下下床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定期复查,并按照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和调整锻炼方案,一旦发现异常,则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患者骨折愈合不牢固,则要使患者肢体保持在外展状态,注意不要内收。不管是否负重行走,都要保持全脚着地[6]

结束语

总体而言,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来说,要立足于体位、并发症、饮食、肢体功能锻炼等层面对患者实行整体性护理,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防止引起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并且手术之后科学有效的功能训练对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预防骨折移位以及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苗小孬. 早期离床坐联合空中踩单车运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10):1897-1899.

[2]李智力, 杨晓琼, 朱金萍,等.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v.30;No.254(1):104-105.

[3]王芙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7):166-168.

[4]陈杰, 赵亮亮, 曹长松. 标准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刊, 2020, 47(24):38-40.

[5]王景宇.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273-274.

[6]邵玲玲.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v.18(16):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