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叶晓娇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84例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皮肤病护理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皮肤病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比较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银屑病;心理护理;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状态;满意度


银屑病属于临床常见的难以治愈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患者的病情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红色丘疹、红斑是发病后的主要症状表现,还会伴随存在银白色鳞屑[1]。本文研究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皮肤病护理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皮肤病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银屑病史1-17个月,平均6.4±0.9个月;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23-78岁,平均41.8±6.5岁;观察组银屑病史1-18个月,平均6.1±0.6个月;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1-74岁,平均41.5±6.2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皮肤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病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① 心理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析导致不良情绪出现的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耐心倾听,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② 活动与心理:鼓励患者多活动,活动前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示范,运动量不可过度,确保正向效果。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家属掌握正确的催眠方法,在病房内适当播放具有心理暗示作用的音乐,帮助入眠。③ 健康教育:建立微信群分享并分析病例,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鼓励患者间交流,使其能够互相鼓励,从而恢复治疗信心。④ 认知疗法:了解受教育和对疾病认知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宣教计划。对于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疾病认知不足者,采取一对一模式进行教育,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展现知识,用通俗易懂语言。对于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认知能力较强的患者,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相关讲座并发放教育手册,普及病因、诱发因素、病情进展、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⑤ 行为疗法: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强调盲目治疗所产生的危害性,使遵循医嘱意识提升,鼓励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2)护理满意度;(3)住院时间和皮肤外观复常时间。

1.4 评价标准

心理状态:采用HAMD和HAMA量表评价心理状态,56分为最高,分数高心理问题严重[2]

满意度:在出院当天采用我院自拟问卷,以不记名打分形式,调查满意度。≥80分满意,<60分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和t检验,以[n(%)]和(60b5f98b5658a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表示。

2 结果

2.4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组HAMA和HAMD量表评分护理后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P<0.05。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1。

1 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分)

组别

时间

HAMD

HAMA

对照

护理前

28.34±5.19

27.94±5.31

护理后

17.26±4.37

18.24±4.95

t1值


20.067

18.753

P1值


<0.05

<0.05

观察

护理前

28.15±4.72

27.13±5.20

护理后

12.39±5.17

11.92±4.47

t2值


25.492

25.379

P2值


<0.05

<0.05

t值


14.370

16.742

P值


<0.05

<0.05

注:t、P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t2、P2治疗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1、P1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2

14(33.3)

19(45.3)

9(21.4)

33(78.6)

观察组

42

27(64.2)

13(31.0)

2(4.8)

40(95.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银屑病的发病会使患者的容貌受到极大影响,使社交自信心明显降低,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银屑病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从而使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显著提升[4、5]。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晓蕾. 多元化护理对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希望水平及PASI评分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218-219.

[2] 李英红.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身心系统护理联合常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56.

[3] 胡枫,张平,吴娟,等.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Wnt5a/Frizzled2信号分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488-492.

[4] 文莉,周娇,金玉华,等.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VEGF和bFGF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7):162-165.

[5] 翟晓莹,谭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