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向莎 陈孟姣

广东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肝移植患者为对象,共计82例,研究时间是时2019年8月-2020年8月,41例是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41例是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90.76±4.81)优于参照组(81.29±6.43),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者护理干预,可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先天性肝脏疾病患者通过活体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促使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活体肝移植手术需要密切配合各科室,且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恢复[1]。相较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做到了全程关注患者,以预防大于治疗为理念,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文将以选取肝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肝移植患者为对象,共计82例,研究时间是时2019年8月-2020年8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2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是19-43岁(33.56±5.17)岁。研究组,21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是20-42岁(33.93±5.45)岁。对比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完善有关检查,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观察体征变化,并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讲述可能存在的麻醉风险,并对于麻醉风险大患者实施特殊照顾,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提升认知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指导患者术前饮食,结合实际情况禁食与禁饮。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需提前拟定活体肝移植标准操作流程,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时通报手术情况,有序衔接供体手术、受体手术,拱肝冷缺血时间尽可能减少,手术台等待时间尽可能减少;加强体温监测,术前放置体温探头,对肛温或者鼻咽温进行监测,定期监测术中体温,对于体温下降现象及时处理。加强皮肤管理,保护脂肪较薄、骨隆突处、肌肉等部位皮肤,使用加热毯升温。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做好抢救药品与设备的准备,预防不良事件。在术后,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详细记录手术方式、生命体征等,给予患者妥善安排,加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观察患者躁动、坠床等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估生活质量,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共0-100分,100分表示生活质量最好,0分表示生活质量最差。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比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详情如表1。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x±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1

43.32±5.15

20.43±1.17

42.57±5.56

20.12±3.63

研究组

41

43.56±5.09

13.36±1.08

42.76±5.35

12.39±4.57

T值

/

0.7856

6.9484

0.6978

5.6784

P值

/

0.4364

0.0000

0.5466

0.0000

2.2 对比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90.76±4.81)优于参照组(81.29±6.43),P<0.05。如表2所示。

2两组生活质量结果(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1

73.19±5.09

90.76±4.81

参照组

41

73.41±4.98

81.29±6.43

T

/

0.8956

7.8934

P

/

0.4523

0.0000



3 讨论

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方案,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强调预防大于治疗理念,针对术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实施预防管理,,继而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改善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肝移植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改善预后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90.76±4.81)优于参照组(81.29±6.43),P<0.05。在护理干预中,重视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准备工作,在术前指导患者饮食、心理等,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4];在术中,加强患者负性情绪疏导,预防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术后,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有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恢复。有学者[5]选取肝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可见,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肝移植手术者护理干预,可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林金香.以营养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干预对晚期结直肠肿瘤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8.

[2]陈海燕.21例高龄乳房外湿疹样癌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01-1203..

[3]杨素莲.192例手部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10):770-772.

[4]李慧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标准化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5):366-368.

[5]胡细玲.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1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