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能力培养研究

杨妍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公安民警无论是在打击恐怖活动、抓捕刑事案犯、处置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重大警务行动中,还是在巡逻、调解民事纠纷、处理一般违法行为这样的日常执法活动中,都有可能遇到人员伤亡的情况。作为最先到达事发现场的处置力量和公安机关的第一线执法单位,基层民警在现场对伤者实施救助,不仅可以减少警民伤亡、降低损失,而且对于抓捕、取证、审理等后续执法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法律和道义的要求。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是警察的重要职责,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技能,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伤亡率;民警掌握急救技术也能及时自救、互救,提高执法安全性。因此,对民警进行现场急救能力的培训,对于民警执行任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能力培养

前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把现场急救能力培训作为了警察基础技能培训,并且作出严格规定,要求警察上岗必须具备紧急现场救助的能力。近年,公安部发布了《110接处警工作规则》、《交通警察道路执法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则,把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能力、救灾能力列入到公安民警的必备技能之内,同时现场急救训练也被写入《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和《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教程》之中。我国正在加紧对公安民警进行现场急救能力的培训,同时也对公安民警对于现场急救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掌握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公安民警对于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还不能达到公安工作的要求,同时在面对人民遭受伤害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利用急救知识帮助受伤者增加救助机会以及争取救助时间。因此本文就公安民警急救知识的培训做一个简要概述。

  1. 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资料证实20%的伤者因没有及时被进行现场救 治而死亡 ;约2/3的交通事故遇难者于伤后25分钟内死亡;40%~60%的心肌 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数小时死亡,其中70%死于发病现场 ;一些气道梗阻、溺水、 电击及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因为没有进行简单的现场心肺复苏而不幸身亡 。”并且在医学上有黄金救助时间一说,在伤者受伤5~10分钟是最佳的抢救时间,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救助时间,救助难度将大大提升,而公安民警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救护车及相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尤其是在城市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交通、环境的因素影响,救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大大超过最佳抢救时间,这就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导致对伤者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所以,这也就对现场办案民警的紧急救护能力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 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因此,掌握必须的现场急救措施,对于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警察法要求公安民警在面对伤者的时候,应及时对伤者进行紧急救助。在执法现场,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嫌疑人,只要处于需要进行医疗救助的情境下,公安民警都有义务对其进行力所能及的救助,不仅可以降低伤者死亡率,也对抓捕、取证、审理等后续执法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多项针对公安民警的法规中,都规定在公民面对紧急情况、需要进行紧急救助的时候,民警有义务进行必要的抢救措施。因此,对公安民警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就非常必要了。

  1. 目前公安民警现场急救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培训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公安民警的现场急救培训应当以医疗救护、公安专业知识为主。公安民警日常的工作既有打击恐怖活动、抓捕刑事案犯、处置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重大警务行动,也有巡逻、调解民事纠纷、处理一般违法行为这样的日常执法活动,任何执法活动中都有可能会遇到人员伤亡的情况,因此,对公安民警进行医疗救护培训就非常必要了,这有利于公安民警在遇到伤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现场救助,避免伤员遭受更大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由于公安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现场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因此对公安民警进行公安专业知识的培训,对现场执法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避免扩大人员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现场急救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达到培训目的

我国教育一直习惯于追求知识面的广度、结构化等,偏向于理论知识,而在现场急救培训中,需要更多的实操技能训练。因此在对公安民警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时,应当注重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实操技能训练内容的比重。

因急救技能训练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强化,才能在突发情况下形成应激反应,因此增强公安民警急救实操技能,要从公安院校的警务现场急救课程开始打基础,并延伸到实战单位进行定期急救培训。增加急救培训的次数,增加技能训练的课时量,采用精讲多练并结合案例进行现场模拟救援训练,才能更好地对公安民警的实操能力进行提升。但是从目前公安民警急救培训情况上看,无论是公安院校的急救课程课时量设置,还是实战单位对于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亦或是培训内容上的创新模式,都不能较好地达到使公安民警实际掌握急救技能的效果,这就使得对公安民警的现场急救培训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而不能变成他们的实际技能。

  1. 如何培养公安民警的现场急救能力

  1. 结合实际,培养符合公安民警工作需要的现场急救能力

由于公安民警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公安民警经常可能面临比较复杂的救助环境,因此在对其进行现场急救能力培训的时候,要求培训技能简单、有效、容易实操,切实提高公安民警的实操能力。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多方考虑,制定符合公安民警工作需要,科学详细的方案。

  1. 确定培训内容

《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初任训练大纲》中规定,现场急救训练要掌握五项技术,为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固定、包扎、搬运。因此,在确定培训内容时,应以大纲为依据,科学填充培训内容。首先应对公安民警进行基础医学知识的培训,对人体基本构造、生理结构进行初步认识,只有具备基础的医学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助。其次,应培养公安民警对伤情能够进行简单评估,面对伤患,能够确定伤患是否有不便移动或者身体是否存在内在伤情;在正确判断伤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救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实现高效救助。最后要培养公安民警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固定、包扎、搬运五项操作技术。

  1. 丰富培训方式,理论与实操相结合

面对现场急救这种实用性知识,想要快速学习,必须加强对公安民警的实际操作的要求。因此,在培训当中,首先应当增加资金投入,增加相关的实操设备及器械,同时重视培训老师的选择,选择经过红十字会认证的急救员进行培训,并辅之以处警经验丰富的民警进行案例结合,设置情景模拟,让公安民警能够真听真看真上手,这样才能更快提升他们的现场急救能力。

结语:综上,我们应该重视对公安民警的现场急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人民警察自身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应科学、有效地对公安民警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以及资金支持,提高对公安民警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真正使人民警察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场急救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实用警务现场急救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2.

  1. 陆宁.现场急救处置[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3.

  2. 李丹.警察现场急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解析与建议[J].河南教育-高校,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