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唐琳 黄莹 孟玉倩 董晓丽 代海丽 *

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择到我院就诊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对2020年至2021年其间到院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研究样本74例。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后,以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在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精神护理后,组间对比发现,不同小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时,精神护理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神护理;老年病;抑郁症;干预效果



随着老年群体的年龄不断增加,其身体机能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很容易受到老年病的困扰,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1]。与此同时,老年病通常需要患者长时间接受治疗和控制生活习惯,因此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2]。笔者在本文中针对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对研究样本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将筛选时间确定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筛取此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时,确保患者意识清楚且具有正常阅读、表达能力。在此条件下筛选后,研究纳入样本74例(男/女=32/42例),患者年龄58岁至78岁(平均67.4岁)。

    1. 方法

开展本次研究时,所有纳入研究的样本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药物选择为盐酸氟西汀(太极集团重庆培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0094153),患者用药频率为每天1次,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设定为25mg~40mg。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入院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精神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归纳如下:①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之后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老年病、抑郁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更快、更准确的认识自身的疾病情况[3]。②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主诉,针对性的对患者出现抑郁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患者真是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心理护理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患者分享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此来提升患者的信心。③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更多的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家属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患者家属更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对其的支持、关心以及鼓励,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安全感[4]。④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针对药物使用的方法和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用药监督的行列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提升患者用药的规范性,保证治疗的效果。⑤丰富生活 护理人员应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患者参与各项户外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业余生活进行丰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来引导患者参与到一些集体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患者的人机交流进行强化,更好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

    1.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60ad9981e303f_html_fd475e37810e7529.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对比

对表1中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心理状态评分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结果上,结果都为P<0.05,观察组评分更低。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对比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观察组

37

35.74±5.42

34.24±4.97

对照组

37

40.34±5.91

38.42±4.34

P

-

<0.05

<0.05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结果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7

21(56.76)

15(40.54)

1(2.70)

36(97.30)

对照组

37

16(43.24)

14(37.84)

7(18.92)

30(76.92)

P

-

-

-

-

<0.05



  1. 讨论

在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的过程中,其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5]等老年病,在病痛折磨和生活质量降低的影响下,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抑郁症时老年群体之中较为产检的心理疾病之一[6]。患者在发病之后会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等一系列特点,在病情没能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患者自杀[7]。除此之外,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其对于疾病治疗缺乏了解,治疗依从性也相对较低,这也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为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指定护理方案,以此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节。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精神护理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开展老年病引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在常规护理同时开展精神护理的方式,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护患纠纷的同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璐.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体会[J]. 人人健康, 2020(8).

[2] 于见.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4):194-195.

[3] 王悦.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8卷31期, 124,133页, 2020.

[4] 刘立志, 付明月.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v.5(14):82-82.

[5]杨微.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2):3798-3799.

[6]梁月好. 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在老年慢性病诱发的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2):98-100.

[7]覃奋.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67.







*指导老师,代海丽(1985-) 女,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唐琳(2000-),女,山东济宁,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