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赛事策划公司经营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3

电子竞技赛事策划公司经营模式研究

田棨坤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蓬勃发展,逐步朝着体育化、全民化、联盟化和泛娱乐化方向发展。本文在梳理了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历史及其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对于赛事策划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及行业现状的分析,从多方面提出了可行的经营模式改进建议。


关键词:电子竞技,赛事策划,赛事策划,传播推广,商业模式


一、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

当我们谈论游戏和媒体行业时,电子竞技的爆炸式增长和普及是不容忽视的。这种现象已从小众市场发展成为领先的全球最大行业之一,并在不断发展的游戏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尽管电竞在世界各国中获得了巨大的吸引力,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竞市场之一,预计中国的电竞市场到2020年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其市场规模。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的电子体育,电子竞技或竞技游戏是要求策略,技巧和远见的视频游戏之战。电子竞技锦标赛为玩家提供了无尽的选择和机会,让他们可以参与世界顶级电子竞技游戏的竞争。这些全球性的比赛通过提供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奖池来吸引游戏玩家竞争。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如今,中国正标志着其在全球电子竞技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成千上万的观众和玩家积极参加了由中国顶级电子竞技品牌组织的众多比赛。如今,全球电子竞技产业的价值接近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到17亿美元以上。就市场收入而言,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欧洲,并且中国是最大的游戏玩家之一-世界各地的基地。根据市场调查,目前中国有超过1.7亿电子竞技选手和粉丝,这一数字已超过其他所有常规运动项目。

中国政府对电子竞技持支持态度,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IT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为99种官方认可的运动之一。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经过15多年的快速发展,竞技游戏已获得普遍认可。电子竞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定期组织。数百万游戏迷在互联网和电视上观看国内联赛的比赛。顶尖球员已成为国家人物。2008年,魔兽争霸3选手张向玲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担任电子竞技运动的代表。201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国家电子竞技团队。到2016年,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年总收入达到222.3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竞技市场。

鉴于过去几年电子竞技在中国的日益普及以及电子竞技观众的大量增加,许多电子竞技公司正在努力通过新的举措和创新来抓住机遇。因此,电子竞技比赛和赛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毫无疑问,电子竞技将获得更多认可,尽管电子竞技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获得专业认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电竞市场只会在未来几年内增长,而且不太可能很快放缓。


二、电子竞技赛事策划公司

2.1电子竞技产业链

目前的电子竞技产业链主要分为六大环节,其分别为:

  • 内容授权:游戏研发商或游戏制作公司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拥有游戏的自主知识产权。

  • 赛事策划策划:包括赛事主办方,赛事承办方、衍生内容制作方、专业数据提供方、电子竞技场馆提供方等等。

  • 内容传播:各类传播媒体,例如网站、电视、垂直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

  • 赛事参与:职业选手、职业俱乐部、专业解说、裁判、教练等。

  • 电子竞技生态:高校、外围赞助商、专业硬件厂商等。

  • 监管部门:在内容传播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总局拥有内容审查的职权;在电子竞技内容研发方面,文化部负责监管、审查和引导;在电子竞技赛事举办和职业选手方面,国家体育总局负有监管、引导的职权;在电子竞技赛事举办的时间、地点等方面,公安部拥有批准和监管的权利。

2.2目标客户群

年龄特征: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子竞技发展报告》显示,30岁是电子竞技用户群的分水岭,30岁以下用户群占据整体的89%。其中,25岁以下的用户占据整体的64%,是电子竞技用户中的中坚力量。总体来说,电子竞技用户整体偏向于年轻化。

性别特征:2019年我国电子竞技爱好者81%为男性,女性玩家只占到19%,电子竞技仍然是男性的天下。

收入水平:电子竞技游戏用户(15-35岁)平均家庭月收入为11668元,而主体人群(15-35岁)平均月收入为9211元,相同年龄段的电子竞技用户家庭月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电子竞技用户除了关注游戏相关产品(电子游戏、动漫)等,还关注运动旅行、美食、服饰装扮等生活相关产品,以及汽车金融等高端产品。其中对于运动旅行和高端产品的关注度高于总体人群。可见,电子竞技用户不仅收入水平较高,且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也较高。

学历水平:我国电子竞技游戏用户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占比为93%,尤其以本科生居多。高校在校生由于有较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为电子竞技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种由政府或者社会资本举办的电子竞技高校联赛开展的如火如荼,高校俨然成为了电子竞技发展的主要阵地。

2.3核心资源

电子竞技赛事是电子竞技产业链上最大价值的汇集处,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无比赛,不电竞”,电子竞技赛事为电子竞技游戏持续带来热度,为策划商带来赞助,连接了媒体、职业俱乐部、职业选手、硬件设施生产商、赛事制作公司和专业数据制作公司等等一系列电子竞技产业链上的环节,贯穿起了整个电子竞技产业链。有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过或者看过电子竞技赛事的用户达到54.8%,其中54%的电子竞技用户观赛时长在1小时以上,有21.5%的用户观赛时长超过了2小时。

电竞赛事的商业价值已得到了几乎所有电竞游戏开发商和策划商所重视,因此构建一个覆盖全年、全层次的赛事体系,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尤为重要。以英雄联盟为例,早期英雄联盟的赛事以网吧赛事、高校联赛和城市争霸赛等低端赛事起步,逐步形成集全球各大赛区的职业联赛、杯赛、甲级联赛、全球总决赛和全明星赛事于一体的赛事体系,赛程密集到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高水平的赛事举行,直接看齐传统体育。电竞赛事的举办有利于扩大游戏的影响,让游戏在全年都有话题和热度。赛事所造就的明星选手会形成一定的明星效应,这在用户群中会形成和传统体育明星类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3.1经营模式

我国电子竞技赛事的盈利模式日渐丰富,从以前高度依赖赞助商和门票收入,转变为以版权分销、商业赞助、票务收入和赛事衍生品多渠道收入的模式。根据易观国际在2019年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赛事策划主要收入依次为赛事赞助及冠名(33.56%)、赛事转播权出售(26.82%)、付费直播(16.67%)、现场门票(10.88%)、衍生品(4.39%)。

3.2目前的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原创电子竞技游戏缺乏

我国游戏产业虽然发展渐趋成熟,但在国内以及世界主要电子竞技赛事中,中国原创游戏作品的还鲜少登场,特别是大型对抗类游戏几乎是国外游戏厂商的天下。即便是近两年发展迅速的移动端电子竞技游戏方面,模仿之风仍然盛行,完全原创的产品较少。

3.2.2赛事品牌建设欠缺

就足球、篮球等传统的体育赛事来说,观众关注的更多的是德甲、意甲、英超、NBA等的体育赛事品牌,而非足球本身。虽然电子竞技比较特殊,不能忽视电竞技游戏本身而只关注于电子竞技赛事,但是专注于打造一个具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的赛事品牌对于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3.2.3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大多数电子竞技项目没有完整的人才选拔体系,有的项目甚至没有设置青训营、次级联赛、高校联赛等常规人才选拔渠道。第四,职业俱乐部经营较混乱。我国早期的电子竞技职业俱乐部大多由玩家自发组成,发展资金由于资本的进入一些知名电子竞技俱乐部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经营模式。但大多数不太知名的俱乐部,没有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大型赞助商,一旦输掉比赛就极有可能面临解散的局面。这些不稳定因素对于职业选手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四、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4.1打造自有品牌

打造赛事的品牌化形象,不仅仅需要从赛事策划的创新模式入手,更需要拥有自主赛事品牌。随着电竞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日渐加强的政策支持,我国涌现了不少自主赛事,无论是游戏策划商或厂商举办的“第一方赛事”,还是由赞助商等参与的“第三方赛事”,各项赛事都正在走向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

4.2强化上下游产业链聚合

随着电竞赛事以及俱乐部的商业价值逐渐凸显,不同背景的资本新血注入电竞俱乐部。与已经成名的电竞俱乐部不同,新入局的玩家往往背后跟随着实力雄厚的产业资源。俱乐部的不同资源也带动了他们在内容上的升级与变化。而相关的赛事也通过各个俱乐部与各大品牌主们产生直接联系,吸引更多商业资源,从而提升双方的商业价值。

4.3多元化合作伙伴拓展

电子竞技行业需要多元化的合作伙伴拓展,不能将自己局限于电竞的一亩三分地之中,特别是对于第三方电子竞技赛事来说,它们能腾挪的空间更是狭小,而体育、动漫、数码、旅游、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电竞+”的可能,将这些行业与电竞结合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机遇,使得价值获取层面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未来电竞的影响力还将不断扩大,异业合作的机会还将会变得更多,电竞赛事主办方要始终勇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4整合线下地产资源

目前电子竞技赛事一般都不会持有太多实体资产,大多实体资源大都会以租赁的方式获得,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资本的涌入,赛事主办方持有地产这样的重资产资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己经有些赛事方开始尝试持有地产,从而综合性的开发电子竞技赛事资源。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与电竞相关的地产将会越来越多,传统地产企业绿地集团己涉足电竞地产,而各地的电竞小镇方案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此外,国内电竞巨头腾讯公司也在其电竞2017年度品牌发布会上,公布了在未来的计划建立泛娱乐电竞产业园的计划。

4.5加强人才培养

在国际赛事的推动下,电子竞技已成为巨大的新兴产业,电子竞技策划专业人才数量增加和电子竞技运动员职业化势在必行。但是相比于产业的发展速度,电竞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仍是杯水车薪。由此可见,电子竞技策划专业新职业的产生势必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五、结语

在资本的推动下,电子竞技朝着大众化、联盟化、体育化、泛娱乐化方向发展,电子竞技生态圈不断完善和外延。文章通过对于电子竞技的历史、产业发展、赛事策划盈利模式、行业现状的讨论。从打造自有品牌、强化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多元化合作伙伴拓展、整合线下地产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对于电子竞技赛事策划公司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 郭尧, 崔秀娜. 电子竞技运营师:电竞行业的幕后策划者[J]. 山东画报, 2019,(005):P.22-23.

  2. 李秋筱.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 2018.

  3. 赵功炎. 高职院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C]//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