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管理变革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变电运维管理变革探索研究

董桐宇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向具有更高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更强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能源互联网方向不断升级,电网设备安全运行风险和压力与日俱增。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提高运维质效,,优化变电运维组织机构,推进运维业务数字化转型,落实变电设备主人制,积极探索变电运维管理变革途径。

关键词:变电运维;管理;变革

前言

当前变电运维管理面临多重挑战:一是运维人员承载力不适应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形势,人员数量持续下降,设备规模不断攀升,业务领域深度拓展,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二是传统变电运维管理不适应科技创新的大变局,班组信息化支撑手段不足,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现有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当前运维模式不适应建立设备主人制的工作态势,公司实施调度集中监控模式,运维人员不承担设备监控职责,主动运维意愿不强,精益运维质效不佳,班组管理机制不活。

1变电运维技术的特点

电力系统的运行从某一种角度来讲其本身十分繁琐复杂,另外变电设备的型号和性质以及大小等方面也都各有不同。所以对于变电运维技术来说,现阶段主要可以拆分为四方面特点。首先,维护管理的变电设备一般都比较多,还需要倒闸操作。其次,在实际进行运维管理的时候,难度会加强,而且本身的工作也十分枯燥乏味。再次,很多变电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让工作量极大的增加。最后,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2出现故障的原因

2.1人为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事故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避免电力运行产生故障。变电运维在这个电力系统中一般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产生各种故障,通常来讲主观的因素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相关的人员并没有很好的管理意识,电力在实际进行运行的时候,有一部分运维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十分欠缺,相关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整个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变电运维管理。另外还有很多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方式方法并不是十分准确,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去严格的进行作业,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2)现阶段我国中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这些制度,落实也不到位,并不能有效发挥约束作用。实际管理的时候,相关流程以及环节都十分混乱,甚至还会产生各种事故。

2.2客观因素

相关设备在实际电力运行维护的时候是主要的内容,要保证电力运维的质量,就要保证设备的稳定。客观影响因素有很多,现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很多设备的线路都发生了老化,设备是电力运行的基础,所以想稳定运行必须保证设备可以连续运转。在恶劣的环境中电力线路和设备都容易发生老化,导致整体的性能出现下滑,如果这些情况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很容易引发相关故障。

2)很多电力设备的负荷在不断增加,电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增加,电力线路和设备的负荷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3)受到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工作环境,比如暴雨雷电和泥石流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形成一定破坏,导致局域断电停电。

3变电运维管理变革途径

3.1提质增效,管理体系向纵深变革因地制宜,优化组织架构

在地域面积小、站点分布集中的地区试点建设“1+1+6”(1个运维单位,组建1个集控站,配置6个运维班)变电运维管理体系,所辖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运行模式;在覆盖范围广、设备规模大的地区试点建设“1+4+11”(1个运维单位,组建4个集控站,配置11个运维班)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先期建设集控站,变电运维分公司所辖的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运行模式,县公司管辖的35千伏变电站暂按现有模式运行。

集控站下设监控班和综合管控班。监控班负责辖区变电站主辅设备全面监视、控制;通过远方顺控提升操作速度,降低误操作风险;开展远方巡视,减轻运维巡视劳动强度。综合管控班开展设备实时状态分析研判、缺陷故障分析,深度挖掘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价值,对设备进行运行分析和状态评价,指导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开展运维班业务分析评价和专业绩效考核,促进运维业务质效提升。

3.2强化协同,健全规章制度

坚持同步原则,根据业务变化,同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不留空档、运转有序高效。

国网山西电力完善集控站管理、设备监控、设备主人制等管理规范,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试点单位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制定集控站建设方案及监控业务移交方案,根据监控业务变化同步修编集控站监控运行管理规定、运行规程等规章制度,明确集控站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明确远方操作、缺陷处置、五类信息(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处理、监控信息接入验收等业务流程,经省公司设备、人资、安监、互联网、调控等相关专业部门会审通过,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3边界分明,厘清管理职责

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集控站主要整合变电站原有设备运行监控业务,按规定与各级调度、运维班开展业务联系,负责集控站所辖变电站的信号验收、运行监视、远方操作、远程巡视、缺陷管理、应急处置以及网络安全告警信息监视。运维班负责现场巡视、日常维护、现场操作、隐患排查、现场验收、事故异常处理和运维分析等业务。明确与其他专业的边界业务。设备运维单位负责变电站全面监控,调控中心保留变电站主设备监控手段和应急处置职责。调整通信网络维护职责分工,优化调度指令流程、工作许可及终结流程,确保边界业务工作顺畅高效运转。明确业务流程无缝衔接。针对人员流动和业务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空白和衔接漏洞,分析评估关键环节,提前做好预控方案,梳理优化变电运维核心业务管理流程,分析集控站和调度监控班并行阶段业务交叉、职责界面不清的风险,设置集控站与调度监控班双轨管理过渡期,针对性开展业务流程的宣贯培训,统筹安排集控站、调度监控班业务交接,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实现机构和人员平稳过渡。

3.4赋智赋能,运维业务数字化转型

积极探索“集控站-运维班-变电站”三层信息系统架构的部署和运用,涵盖各级信息处理、系统建设、网络建设等内容。

3.5推进集控站监控系统建设

参照“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控站顶层设计方案,采用终端延伸方式实现所辖变电站主设备监控和远方顺控功能,实现“一体监控、一键顺控”,提升设备监控强度。

加快变电运维技术提挡升级。重点推进一键顺控技术应用、在线监测大数据整合,部署高清视频和巡视机器人,联合智能巡视技术,逐步替代人工巡视。运用智能表计实现设备数据远传,利用各类传感装置多维度监测设备状态。充分发挥“大云物移智链”新技术效益,提高生产信息化程度、智能化支撑力度,为变电运维注入新活力。

3.6着力运维班组数字化建设

以变电“五通”为标准,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一站式”变电运检业务全贯通,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和运维业务线上化,落实班组作业无纸化;打破各系统间生产信息数据壁垒,在班组应用变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加大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实现“五个替代”(一键顺控替代人工操作、智能巡视替代人工巡视、免少维护替代人工运维、智能联动替代人工巡查、表计远传替代人工抄录),减轻一线劳动强度,强化“设备主人”状态感知能力、缺陷发现能力、设备管控能力、主动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逐渐变大,电力的稳定运行受变电运维的影响。要提高变电运维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全面分析运维技术变电故障的成因,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袁建波.变电的应用研究初探[J].变电制作,2017(02):65.

[2]郭凯东.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及维护措施探析[J].能源与节能,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