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外交关系与双方贸易联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中意外交关系与双方贸易联系初探

钟一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 中意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这种渊源体现在自1840年以来意大利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往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于国际局势和双方国际地位的变化,导致两者关系的正常化道路较为曲折。1949年后,中意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其进程却较为缓慢,直到1970年中意建交后才得到快速发展,这体现出了中意两国之间的关系和中意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意关系 双边贸易 外交关系 冷战


引言

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往来最早可追溯至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到了近现代,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两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

  1. 近现代中意关系考察

提及中意关系与贸易,就不得不提及近代以来中意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近现代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受到两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世界局势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两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变化与进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 新中国建国之前(1840——194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意两国的首次交流发生于1866年。当时中国国力衰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风正盛,意大利借此机会与清政府交涉,提出与中国签订通商条约的要求,而中意《通商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意两国正式确立外交关系。该条约草案以丹麦合约为例本,并且还参考了大量法国条约的内容,说明了意大利对于中国的态度是基于其为“英、法、美等国的从属国”这一属性而决定的,这体现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意大利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并未对战争的进程产生实质性、决定性的影响。

直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得到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还在军事、人事与技术层面上援助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援助虽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发展,但是其作用却是十分有限的。直到1937年和1939年,意大利正式宣布承认伪满洲国与汪伪政权,这一行为使得国民政府宣布与意大利断交,而这种断交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44年意大利的解放才得以宣告结束。

  1. 新中国建国之后(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外交关系基于建国初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影响,意大利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基本清零。除此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局势逐渐明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对抗之势,中国和意大利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也决定了两国的关系将走向对立的一面。

20世纪50年代,基于意大利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需求,意大利同中国建交的意愿是较为积极的。1955年意大利社会党书记彼得罗·南尼的访华行动中,提出中意之间可以先发展贸易,“在中意政府代表商谈两国扩大贸易的同时,谈判两国建交问题”,同时也提出中意两国之间“只有建交才能使两国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更大的发展”,印证了这一观点。但是由于该时期中国坚定地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两个中国”的提议,意大利又处于美国所在阵营,导致中意两国的外交发展进程陷入停滞期。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意关系的发展迎来转机。首先是该时期中意两国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加,其次由于冷战时期科学技术和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复兴使得“相互依存、和平共处等理论开始取代冷战理论吹起缓和之风”。意大利借此大力开展同东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往来,由此体现出意大利该时期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开始发展同苏联这一阵营国家的关系。第三,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开始恶化,60年代初,苏联与中国之间出现“政策性分歧”,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加之苏联在国际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中对中国采取压制、贬低、批评和攻击的做法,使得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加凸显,苏联对中国态度的变化也为中意关系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最后,中国经济政治上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加之中苏关系生变,不少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都有所缓和,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意大利对华外交政策的转变。于是,从1969年2月中意开始谈判,中国提出中意建交需要意大利接受中方提出的“三原则”,且最终双方也在该问题上达成一致立场,到1970年11月中意双方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国和意大利正式建交,期间虽偶有波折,但无伤大雅。自此,中国和意大利进入了自由发展、高速发展的时期。


  1. 中意贸易发展历程

意大利在二战后一直践行经济外交的做法,在中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领域。

  1. 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前(1949——1970

20世纪中叶,中意关系处于僵局,然而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贸易往来却是一直存在。1950年,中意两国间贸易总额为1040万美元,中国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十之八九,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1951年两国间贸易额迅速下降至322万美元

。具体来讲,从1950至1963年,“在贸易商品种类方面,中方对意大利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丝类、蛋类和畜产品,此三项占我对意出口70% 以上; 进口商品则集中在化学肥料和人造丝两类,占中方自意进口的 60% ”,这体现出了中国与意大利在商品需求上的差异。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中意双方重新就互设贸易机构这一方面展开谈判,续接上了1955年该问题的接触中止。1965年,中意两国成功互设商务机构,这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中意之间的贸易总额总体呈现上涨之势,且在两国贸易体系中,意大利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1. 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后(1970——至今)

中意正式建交后,两国贸易迅猛发展。1971年,中意双方签订政府贸易支付协议、海运协定、民用航空协定、经济合作协定等多个协议,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1978年,意大利还曾向中国提供了金额极高的贷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援助,也有力地证明中意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1971年,中意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6亿美元,而到了21世纪之初的2000年,双方的贸易总额已达到68.8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意之间的双边贸易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紧密。


  1. 中意关系与贸易相互影响

中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与双方贸易的发展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从二战结束后到现在,中意之间的贸易总额体现出了两国当时的经济交往程度与状况,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中意关系正常化之前,两国贸易总额虽然在增长,但是进度极为缓慢,贸易种类也较为单调,而中意自建交后,贸易总额飞速发展,贸易领域迅速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骤然增多,并且还带动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这体现出两国贸易的发展程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于双方的外交关系;而在新中国建立后到与意大利建交的这二十多年间,中意两国经济间的往来同样也为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中意双方的各种工商界代表团都进行了互相的访问,在这期间,意大利也有人认为,与中国在经济上的接触是有利于意大利经济恢复的,中意建交是大势所趋,也是双赢之举。这说明了中意关系的发展与中意间贸易发展程度是存在一定的相关联性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密切相关,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两个国家外交关系的进程,中意建交前后两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现象表明了中意两国关系对于当时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对于自身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荣耀. 意大利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华.新中国与意大利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27(01):118-131+159-160.

[3]徐宗士,吴勇.试论战后意大利外交政策的若干变化[J].西欧研究,1988(04):25-34+63-64.

[4]《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汇编(1950—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 1990

年编印,第 100 页。

[5]王若茜.中国外交在“第二中间地带”的成功实践——对1964年中意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2012(05):74-81.

[6]何忠妹.意大利的对外贸易[J].外贸教学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83(04):22-26.

[7]程宏志.意大利对外贸易往何处去[J].世界知识,1957(03):14-15.

[8]张新伟,左鹏,田新豹.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2(05):42-46.

[9]出版人:荆孝敏,[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

[10]《中国统计年鉴》 1997— 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11] 中国海关《海关统计》 2000年第12期


赵荣耀. 意大利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9页

 李华.新中国与意大利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27(01): 120页

 徐宗士,吴勇.试论战后意大利外交政策的若干变化[J].西欧研究,1988(04): 30页

《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汇编(1950—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 1990年编印,第 100 页。

 王若茜.中国外交在“第二中间地带”的成功实践——对1964年中意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2012(05): 74页

 何忠妹.意大利的对外贸易[J].外贸教学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83(04): 24页

 《中国统计年鉴》 1997— 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海关《海关统计》 2000年第12期:表格 1950-1980年中国与意大利海关进出口总额,1995-2000年中国与意大利海关进出口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