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理论下自我管理教育对桂西农村首次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 4

保护动机理论下自我管理教育对桂西农村首次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潘燕华,卜秀群,覃芳红,宁春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市 , 530100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 PMT) 的自我管理教育在桂西农村首次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初次脑卒中患者1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PMT下自我管理教育,观察2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水平、脑卒中预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各项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 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对照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8.75%低于观察组的18.75%(P<0.05)。结论: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等偏低,而保护动机理论下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并维持健康的自我管理行为,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自我管理教育; 桂西农村;非致残性脑卒中; 遵医行为;健康行为

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率高考虑主要与未能早期干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及不能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关。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吸烟等也是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农村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城市,且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所享受到的医疗卫生资源匮乏1-2。因此,在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对提高遵医行为,促进健康,减少复发,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动机理论(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 以健康信念为理论基础,从动机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心理和行为,提高疾病管理能力,该理论在临床应用广泛3]。为探讨PMT下自我管理教育在桂西农村首次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纳入1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实施用药指导、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常规护理,并予以一般健康教育,即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出院予以出院指导,包括用药、饮食、运动、复诊时间等,并发放健康管理处方。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MT下自我管理教育。(1)在科内设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各1名。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自我管理保护动机的7大因素(包括严重性、易感性、内部收益、外部收益、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及反应代价) 制定干预方案,收集资料。主管护师和护士长职责为电话随访,临床医生职责为解答关于疾病和用药相关问题,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疏导,健康管理师负责促进患者健康行为。(2) 方案实施: 1)住院期间健康管理师将患者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20-30 min /次,每周1次,强调疾病严重性以及不良后果的易感性。宣教的内容根据不同高危人群的文化程度来设置。①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把科学的知识简单化。或采用讲座的方式,健康知识讲座能够让病人了解到疾病的基础知识4,有问题时也可以及时提问得到解答。②针对年龄偏大的人群,宣教材料要注意版面清晰,字体较大一号;③不同地区饮食文化各有差异,着重宣教腌制食品、甜食、肥甘厚味的影响;2)通过访谈发现,高危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急救措施等知识缺乏,故宣教内容应主要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征兆、抢救措施等,着重强调脑卒中后遗症的危害等。创建病友微信群,设置专人管理问题答疑,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个性化指导。对出院患者每个月进行1-2次电话随访。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的问题,与患者一同讨论造成不良健康行为的内因和外因,予以纠正。3)提高自我效能,邀请具备较好自我管理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分享经验,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让患者意识到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优点,增强自我监测和服药等管理行为的自我效能。4)记录健康日记以提高反应效能,健康日记内容包含清晨血压、血糖、心率、服药情况、运动及生活习惯等;通过记录并定期翻阅日记,可以适时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疾病恢复进程。健康日记也可以帮助患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疾病相关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3观察指标

(1)通过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干预后遵医情况予以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功能锻炼、按时复诊四个方面。

(2)健康行为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behavior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HBS-SP) 由学者万丽红等[5]编制,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profile Ⅱ,HPLP-Ⅱ)[6]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用以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共包含6 个维度,分别为运动、服药、指令、营养、责任、烟酒,共25 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健康行为水平愈高,2.5 分为平均水平。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878,重测信度为0.845。

(3)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干预后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予以评估,问卷包括生活起居、运动、饮食、危险因素、卒中处理、卒中征兆、血压检测、服药8 个维度,共36 个条目,总分100 分,90 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 ~79分为尚可,不足60分为差。优良率计算公式= ( 优+良) /每组总例数×100%。

(4)预后 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因脑梗死复发或相关并发症加重再住院率。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按时复诊及功能锻炼等遵医行为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

N

完成系统治疗

合理饮食

按时复诊

功能锻炼

对照组

80

60(75.0)

58(72.5)

48(60.0)

52(65.0)

观察组

80

74(92.5)

76(95)

66(82.5)

70(87.5)

x2


4.501

7.440

4.943

5.591

p


0.034

0.006

0.026

0.018

2.2 HPLP 及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前,2 组HPLP 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 HPLP评分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干预前、干预23个月后HPLP 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609cbfcfa0479_html_21c5ae27ed5a3f66.png

组别

N

HPLP评分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对照组

80

105.51±8.77

124.91±20.391

72.61±6.93

91.43±7.891

观察组

80

105.43±8.74

156.79±21.731

72.34±6.82

102.51±8.311

t


0.041

6.766

0.176

6.115

p


0.968

0.000

0.861

0.000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

2.3 脑卒中防治知识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为优良率87.5%,与对照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2 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组别

N

优良率

对照组

80

28(35.0)

26(32.5)

18(22.5)

8(20)

54(67.5)

观察组

80

40(50.0)

30(37.5)

8(10.0)

2(2.5)

70(87.5)

x2






4.588

p






0.032



2.4 预后 比较两组出院6 个月内因脑梗死复发或相关并发症加重再住院率,见表4。

表4 两组出院6 个月内因脑梗死复发或相关并发症加重再住院率%

组别

n

出院6 个月内因脑梗死复发住院

出院6 个月内因相关并发症加重住院

总住院率

观察组

80

3(3.75)

4(5)

8.75

对照组

80

6(7.5)

9(11.25)

18.75

x2




3.796

p




0.000



讨论

自我管理教育是患者出院后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使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一系列改变,通过管理、控制疾病,促进患者恢复健康[5]。良好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自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2个月HPLP 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PMT下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明显提高首次次脑卒中健康行为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其原因: (1)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根据脑卒中自我管理保护动机的7大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了健康行为的建立及改变过程,多途径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可纠正其不良习惯,诱导保护动机的产生,从而建立较好自我管理行为; (2) 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增强患者对健康行为建立及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研究指出[7],在发病48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d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血糖水平每1.0mmol/L,其不良反应结局的风险将增加1.2倍。针对不同高风险的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发放健康监测日记通过记录并定期翻阅日记,可以适时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疾病恢复进程,对疾病控制理想,不良行为改善较好的患者予以肯定,评估患者维持健康行为期间可能出现的个体问题,并予以一对一指导,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合理评估运动与休息,督促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优于对照组,提示PMT下自我监测以提高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可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疾病的复发起到积极作用[8]

综上所述,PMT下自我管理教育在桂西农村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能有效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并维持健康的自我管理行为,实施干预后的患者,诸如定时服药、焦虑和抑郁、饮食管理、控制体重、康复锻炼计划、饮酒和吸烟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复发率与致残、致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为患者康复带来帮助。



[1] 王伊龙,赵性泉,刘新峰,等.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6):481-491.

[2]  孙宇娜.促进我国城乡医疗均等化的政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64.

[3] 韦琼,张志凯,谭春荷,等. 保护动机理论在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6,30 ( 2A) :434-437.

[4] 全英玲.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万丽红,熊小妮,潘俊豪,张小培,李玲,吴婵婵,陈少贤.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7,32(01):25-29.

[6]Kamali AS , Sadeghi R , Tol A ,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Kurdish Language Version of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Ⅱ among Kurdish Healthcare Providers Kurdish Version of HPLP-Ⅱ [J]. Arch Iran Med,2016,19(12):824-831.

[7] 王拥军 . 重视非致残性高危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15,54(9):745-746.

[8] 张蕾,翟颖,陆剑嵘,等.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J]. 安徽医药,2018,22(7): 1408-1412.



课题名称:健康管理对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合同号:Z2020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