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水淡化项目的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关于海水淡化项目的分析与研究

张强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进入21世纪,由水资源短缺所引发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水淡化,大力发展本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在国家的推动下,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制约,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只有突破瓶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海水淡化产业;瓶颈;对策

1产业发展原则

 第一,坚持创新性原则。以技术为引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变革的先导,要重视创新,重视人才,构建海水淡化自主创新技术体系,依靠创新实现行业的进步发展。
 第二,遵循经济性的原则,盈利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海水淡化企业若连年亏损,单纯依靠财政补贴维持其生产运营,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而且会造成企业的依赖性,抑制行业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2技术分析
  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主流技术。
  在海水淡化项目实施前,有必要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国内外同行业领先的研究所和企业,比如欧盟脱盐学会、以色列水处理技术公司、国家水利部海水淡化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对目前海水淡化已实施项目情况进行调研,学习浙江舟山、河北黄骅、天津、大连、烟台、日照等地区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实践经验,争取采用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与最领先的企业合作。
  3市场分析
  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在运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5560万立方米,相当于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亿人的用水问题。根据2017年11月13日山东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到2020年,沿海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企业锅炉用水积极使用淡化海水,已建企业逐步用淡化海水替代,淡化海水逐步纳入城市供水管网,具备条件的滨海企业循环冷却水尽可能采用海水直流冷却,共规划实施20个海岛海水淡化工程、13个沿海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工程和10个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工程。
  据统计,城市用水的70%是工业用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的35%左右是冲厕用水。海水直接利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随着我市城市规模扩大和碳纤维等大项目引进,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将持续出现,有必要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水资源供给,在海水利用上大力推广工业冷却水和大生活用水。因此,在市场方面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前景,符合我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4中国水危机的形势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到至今,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每年只有757立方米,几乎所有的北方城市都严重缺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和宁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烟台、青岛等尤为严重,人均水资源量在200立方米左右。
  水资源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由于过度利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海水倒灌、地面下沉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5国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了缓解水资源的危机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环境、解决水资源的政策,并开发多种途径缓解水短缺现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规。
  国家出台了许多节水、控水政策,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为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6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6缓解水危机
  为缓解水危机,我国已有的远程调水的工程项目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大型投资项目。但是远程调水耗资巨大并且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且水成本太高,而且长期的维护保养费用也相当高。面对国家北方沿海地区的资源型缺水和沿海周边水质型缺水,国家除了以上解决措施之外,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作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的开源方式,已成为补充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7结论
  作为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方式,海水淡化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保障,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海水淡化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大有可为,必将是未来发展的朝阳行业。但是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不成熟,海水淡化的发展存在多方面的限制问题。因此要加大对海水淡化产业的重视,政府、企业以及居民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屏.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海水淡化成本构成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3.21(01):36-38
  [2]刘冬林,王海锋,庞靖鹏,张旺.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2.12(04):20-23+27

[3]裴绍峰,刘海月,叶思源,袁红明,徐刚,王丽莎.海水淡化:国际经验与未来前景[J].生态经济,2014.30(11):2-5
  [4]兰荔,苏润西,王欣源,王浩然.天津市海水淡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