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造影剂的外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造影剂的外渗

孙健

航天中心医院影像科 ,北京 100049

【摘要】目的 论文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64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

64排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增强扫描也日渐增多,它能通过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间的吸收差别,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对定性诊断颇有帮助。造影剂血管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表现。本院于20107月至20117月引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后在我科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799例,其中有6例发生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剂(350mgI/ml)血管外渗,其中有2例严重血管外渗,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碘海醇造影剂血管外渗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5.5岁,本组渗出最大量为60mL2例造影剂大部分渗出血管外,整个右上肢前臂肿胀、皮肤苍白、发热、胀痛;外渗10-20mL4例,局部小范围肿胀。其中因CCTA来我科检查的有3例。

1.2 造影方法: 本院运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专用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给药量按每公斤体重1.52.0ml计算(成人一般用药量在7595ml之间),注射速率1.55.5ml/s,注射时间2540s。扫描时根据扫描部位及病灶的强化情况决定扫描部位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是否需延迟扫描。

1.3 临床表现: 本科造影剂外渗的病例中,肥胖和肌肉松弛的老年人较常见。轻者范围局限,表现为针刺局部皮丘样肿胀,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皮肤苍白、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除了软组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水泡。由于造影剂浓度高,久留于肌间隙内,有发生肌肉坏死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穿刺前的护理 (1) CT增强扫描,护士必须严格按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1],因此我们一般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抽出针栓1MM再平行顺静脉腔全部进入血管后抽出针栓接连接管,同时避免反复来回穿刺血管。

2.2 发生造影剂外渗时的处理:(1)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2)造影剂外渗时立即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37天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可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3)嘱其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渗出。

3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

3.1 穿刺血管的选择: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压力大,因此其静脉穿刺技术比一般的静脉穿刺要求高,应首先选择粗、直、富有弹性,并能很好固定的血管。要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静脉。常用有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对于老年人,长期化疗血管损伤严重者,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一般情况下不选择)。穿刺时护士要仔细寻找有把握的血管,不要盲目穿刺。穿刺时将套管全部送进血管并固定好,以防造影剂在快速注射时引起套管针的移动,造成药物外渗。

3.2 穿刺方法的改进: 64CT高压注射器从原来使用蝶形12号头皮针到使用套管针,我们根据检查部位和注射压力选择套管针,注射速度为1.02.0ml/s,用24G;注射速度为2.53.5ml/s,用22G;注射速度为4.04.5ml/s,用20G;注射速度为5.05.5ml/s,用18G套管针。由于套管针是软管,针尖又粗,这样可提高注射速度降低注射压力,血管要选择较粗直有弹性的,易于穿刺和固定,也可避免压力引起外渗。穿刺完回抽回血,一定要保证针头在血管内。大角抢救。

3.3穿刺部位的固定:穿刺针头部位要妥善固定,先用3M透明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点横向粘贴,然后再固定针柄,最后固定螺纹连接管在患者手臂上,使之能随着扫描时机床的移动而移动。 3.4降低血管外渗发生率方法:在穿刺成功后,要确认套管针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前认真检查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排尽空气,旋紧套管针和连接管的螺纹接头,防止注药时压力过大,针头与连接管脱出。保持管道通畅,打开套管针小夹子。高压注射器放于合适位置,使管道连接留有余地,以防过度牵拉造成套管针及连接管脱出。上机床定好扫描体位,用高压注射器设定生理盐水20ml快速静脉试推,并将食指轻放在患者注射部位感觉液体在患者血管内向心性流动。如果患者穿刺部位无疼痛及肿胀,表明血管无损伤,才能进行正常扫描,如果患者局部疼痛或肿胀,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并更换穿刺部位,直至无外渗发生时才可进行增强造影检查。





  参考文献
  
  [1]朱继红.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2):27-28.
  [2]王丽亚.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J].医药前沿,2016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