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陈开勇 李大茂

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 4443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过程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开展治疗,并在分析治疗过程与治疗结果进行总结。方法: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从我院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中所抽选,在统计完毕之后可以看到总共有104例患者入选研究行列,我院将这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个小组,即Z组与X组,其中Z组有56例患者自愿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开展治疗,X组有48例患者自愿接受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措施开展治疗,对比Z组与X组患者实际治疗结果。结果:从最终对比结果来看,在心功能恢复状况对比中,X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质量体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与Z组在对比中,统计学意义成立;在心肌酶学康复状况对比中,从三项指标中看到,X组在这些指标对比中,与Z组、X组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所以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从这次研究结果中得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借助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手段,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同时在改善患者心肌酶学康复状况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治疗;心肌功能状况;溶栓治疗手段;临床观察

引言:

从以往在我院接受观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可以显然看到,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的表现十分普遍,甚至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全身不适等不良表现。该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必然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临床患者病例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到,这类患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作用,而我国医学在近些年来有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急性心机梗死的治疗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1]。然而在实际治疗中,治疗方法的选择成为了一项问题,有人主张溶栓治疗,也有人主张以常规吸氧治疗为主,本次研究即针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开展研究与分析,望能够对实际治疗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在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总共有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愿意参与我们这次的医学研究分析。在统计这些患者的常规资料中,确定患者均满足研究条件之后,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Z组56例、X组48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统计状况如表1所示:

表1:Z组与X组的常规资料统计状况

常规资料

Z组(n=56)

X组(n=48)

性别

男性

28

25

女性

28

23

年龄

最大年龄

76

77

最小年龄

23

24

平均年龄

45.8±4.6

46.2±4.5


1.2研究方法

对Z组与X组患者均先采取吸氧治疗、心理护理的方法开展治疗,同时遵循两组患者的研究意愿,对两组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开展治疗。其中Z组以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X组患者开展治疗工作,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常规治疗

以30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选择口服治疗方法即可,一天一次即可,继而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硝酸类药物,将剂量控制在每次0.25毫升左右,一天两次即可。

(2)溶栓治疗

同样以300毫克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选择口服治疗方法即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恢复状况合理减少用量,最低降低至一天75mg即可。继而取10ml的生理盐水,将150万U尿激酶融入生理盐水之中,待溶解之后继续取出100毫升的生理盐水,将其进行混合,通过静脉注射治疗,在三十分钟内点滴治疗结束后,最后在十二小时之后,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控制在5000U左右[2]

1.3观察指标

利用Killip分级量表,统计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根据评价级别观察患者心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对比;对患者开展心肌酶学检查工作,统计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心肌酶学康复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与分析,根据P值大小分析统计学意义是否成立。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状况对比

表2:Z组与X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

心功能分级指标

Z组(n=56)

X组(n=48)

Ⅰ级

20

30

Ⅱ级

15

9

Ⅲ级

12

9

Ⅳ级

9

0


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显然看到,在心功能分级指标对比中,X组患者的整体表现显著优于Z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P<0.05),因此统计学意义显著成立。

2.2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康复状况对比

表3:Z组与X组患者的心肌酶学康复状况(x±s)

心肌酶学指标

Z组(n=56)

X组(n=48)

P值

肌酸激酶

91.5±15.6

267.6±52.7

0.0382

乳酸脱氢酶

101.5±12.6

298.6±45.8

0.0348

肌酸激酶同工酶

11.7±0.9

36.8±4.2

0.0434


从表3对比结果可以看到,在各项心肌酶学指标对比中,X组患者明显优于Z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且由于各指标P值大小显著低于0.05(P<0.05),因此在心肌酶学康复状况对比中的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3.结论与讨论

我国在现阶段逐渐成为了老年人口大国之一,在此之间各类老年疾病也变得十分常见。而急性心肌梗死就属于老年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作用,而临床治疗采取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从以往治疗状况来看,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便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质量。而实际抢救过程需要尽快对患者梗死血管进行开通,确保患者的正常心肌功能得以恢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患者心肌产生大面积坏死的严重现象,所以必要的氧气治疗尤为重要。而在药物选择[3]中,阿司匹林肠溶片、β阻滞剂与转氨酶等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循环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对于患者症状具有极高的治疗价值。而在本次研究结果可以显然看到,在尿激酶应用中,可以快速减少患者血液凝血因子的存在,清除患者纤维蛋白凝块,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积极作用。而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得知,为了能够便于促进心肌梗死治疗质量的提升,可以推广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房宇.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008(012):72.

[2]姜乔惠.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3]罗宏玉.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健康周刊, 2018, 004(0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