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黄月清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 北京 1013005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行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分别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研究组(诺和灵50R联合二甲双胍)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同时对其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表现为P<0.05;②与对照组(44%)相比,研究组(10%)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为其差异值,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诺和灵5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诺和灵50R;格列美脲;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胰岛素功能紊乱为其发病原因,患者年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性[1]。患者以2型糖尿病多见,临床患者明显多于1型,占比约为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未完全消失,功能减弱为其表现[2]。多尿、多饮、疲乏为2型糖尿病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情况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受此影响严重。药物为此疾病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二甲双胍为临床常见药物[3]。有研究表明,患者单项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采用联合治疗方式,以此提升临床疗效。而使用何种药物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成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本院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其实施不同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探究患者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接收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为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包括2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58.67±2.34)岁,病程分布于2-9年,平均(5.36±1.21)年,研究组包括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58.71±2.27)岁,病程分布于2-10年,平均(5.39±1.18)年。将组间患者一般信息进行对比,P>0.05为其差异值,未产生统计学意义,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将格列美脲(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592)联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方式应用于对照组,具体操作为:早餐前30分钟口服2mg格列美脲片,每天1次;餐后口服500mg二甲双胍,每天3次,患者服用药物一周后,根据其病情变化适当调节药物剂量。告知患者于餐后2小时对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了解药物使用效果。

将诺和灵50R(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20184041)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式应用于研究组,具体操作为:每天皮下注射两次诺和灵50R,每次剂量为0.5U/kg,注射后30分钟内必须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正餐或加餐,注射部位为大腿或腹壁;随餐口服500mg二甲双胍,每天3次。当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0mmol/L时,可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二甲双胍剂量不变,若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处于稳定状态,半年后,可停止胰岛素使用,并降低二甲双胍使用次数,由每天3次调整为每天2次或每天1次,半年后停药。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年。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②对两组患者低血糖、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

此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整理,血糖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组间数据差异值,说明统计学意义形成。

2结果

2.1血糖水平

组间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为其差异值,构成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11.27±2.53

6.05±1.27

13.68±1.78

7.19±1.23

11.41±1.32

6.28±1.34

对照组

50

11.25±2.51

6.89±1.39

13.71±1.83

8.32±1.28

11.43±1.27

8.59±1.41

t


0.039

3.154

0.083

4.501

0.007

8.397

P值


0.484

0.000

0.467

0.000

0.469

0.000

2.2并发症

研究组1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P<0.05为组间差异表现,统计学意义形成。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低血糖

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2(4%)

0(0.0%)

0(0.0%)

3(6%)

5(10%)

对照组

50

5(10%)

3(6%)

2(4%)

12(24%)

22(44%)

X2






14.663

P值






0.001

3讨论

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为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遗传、饮食、环境等均为其发病因素。胰岛β细胞损伤严重,胰岛功能受到限制,导致患者血糖水平上升,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

临床常见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包括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通过加强胰岛素对周围组织的作用,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减少糖原异生从而减少肝糖输出,保护已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免受进一步损害,进而达到改善胰岛素功能目的[5]。将此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格列美脲可有效促进β细胞对胰岛素分泌,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促进肌肉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及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该药物起效快、药效时间长、药量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诺和灵50R主要成分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胰岛细胞工作负担,对胰岛细胞进行一定程度修复,从而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诺和灵50R与肌肉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了对葡萄糖的摄入,同时抑制了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此药物还可抑制高葡萄糖所产生的毒性,使胰岛β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进而稳定患者血糖水平。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说明,2型糖尿病行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主要推广治疗2型糖尿病方式。

参考文献

[1]应丹丹,李楠,王文光.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91-93.

[2]刘燕.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33-34.

[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8,38(10):120-121.

[4] 杨帆.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 DM)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4):21-22,23.

[5]武媛媛.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给药对于初发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8,8(19):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