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3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丁翠莲

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研究共同参与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88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紧张程度、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紧张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采取母婴同室多的共同参与方式,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掌握水平,减轻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同室;共同参与;产妇;新生儿护理

随着大众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卫生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会。新生儿由于机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护理风险,稍有疏忽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可诱发呼吸道,甚至脏器功能方面的问题,是医院护理风险较高的护理对象[1]。传统的母婴分开护理模式也很难满足产妇对新生儿的情感需求,容易产生焦虑的负性情绪。近些年,母婴同室护理得到普及,是将产妇和新生儿置入同一房间共同护理,在保障新生儿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还可降低护理不良现象的发生[2]。本文就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88例产妇,均于2019年8月~2020期间分娩,采用奇数偶数分组法其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8.54±2.31)岁;产史:经产妇18例,初产妇26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49±2.39)岁;产史:经产妇19例,初产妇25例。两组年龄、产史满足可比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调节好室内光线,全面监测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冬季做好其保暖工作,夏季注重降温,保证新生儿舒适。观察组进行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制定相关护理目标,规范护理操作,落实好护理措施。具体内容:(1)确定护理目标:确保整个护理过程零投诉、零不良事件的发生,要求产妇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护理。(2)规范护理操作:做好新生儿穿衣、喂养、睡眠、更换尿片等护理操作,制定护理操作流程,将容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环节重点备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防范意识,对产妇做好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或其家属单独的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操作,以保证出院后能掌握新生儿的正确护理方法。(3)加强健康宣教:做好产妇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告知新生儿护理相关细节,如包裹不能裹得太紧,室内穿衣不能太多,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叮嘱产妇重视手、口卫生,以防对新生儿造成的感染,适当的对新生儿喂水,可晒晒太阳,防止新生儿黄疸。

1.3观察指标

(1)焦虑发生率;(2)护理效果包括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SAS评分;(3)统计护理后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包括产妇能快速进入母亲角色,掌握哺乳技巧,乳汁分泌良好,母婴和谐相处,满分100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50分则具有焦虑症状。紧张程度根据产妇主诉及表现进行评价,重度紧张为无法进行新生儿护理,容易出汗;轻度紧张为对部分新生儿护理有紧张感[3]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6083d05ba4997_html_e2f7b7035e2decc2.gif ”、(6083d05ba4997_html_d804ba49e56ddd4.gif )表示计量、计数,实施t、c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紧张程度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紧张率显著要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紧张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重度紧张

轻度紧张

不紧张

紧张率

观察组

44

1(2.27)

3(6.82)

40(90.91)

4(9.09)

对照组

44

5(11.3)

7(15.91)

32(82.73)

12(27.27)

6083d05ba4997_html_18022ac0562b7502.gif

-

-

-

-

4.889

P

-

-

-

-

0.027

2.2 护理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来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较好,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6083d05ba4997_html_d2eecf4deddbe6e.gif ± s,分)

组别

例数

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

满意度评分

SAS评分

观察组

44

83.43±12.58

86.75±8.68

38.54±10.42

对照组

44

71.45±11.39

75.89±7.63

49.61±10.81

t

-

4.683

6.233

4.891

P

-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黄疸

感染

肺炎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4

2(4.55)

1(2.27)

1(2.27)

4(9.09)

对照组

44

5(11.3)

3(6.82)

3(6.82)

11(25.00)

6083d05ba4997_html_18022ac0562b7502.gif

-

-

-

-

3.938

P

-

-

-

-

0.047

3.讨论

新生儿护理难度高,向来是妇产科的护理难点,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护理不当不但容易造成护理纠纷,也可降低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了确保新生儿顺利的渡过危险期,需进行专业的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若没有产妇参与,也会导致产妇对护理技巧异常生疏,也可使其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更容易紧张,不利于出院后单独护理新生儿。常规的护理方式,是将新生儿单独护理,容易造成产妇焦虑。随着医院对护理服务的重视,共同参与式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应运而生[4]

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是将产妇和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进行共同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可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有助于其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新生儿的照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5]。本研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现场示范、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穿衣等护理技巧的掌握度,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紧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由结果得知产妇共同参与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新生儿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新新, 杨翠丽, 张盈盈,等.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07(07):147-148.

[2]于雪兰. 探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意义[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4):201-202.

[3]罗丹. 共同参与式护理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2):74.

[4]阎鹤文.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护理对哺乳方式及产妇心理韧性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01):124-126.

[5]张玉清. 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 名医, 2020, 82(03):180-180.

[6]赵小红, 卫艳梅. 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023(021):122-124.



姓名:丁翠莲 (1989.04)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威海荣成市 毕业于济宁医学院 学历:本科 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邮编:264300 研究方向:新生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