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张雪霞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832000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不断的进步和改革,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高职教育从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向着产教融合的方向进行演变。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工作中在从校企合作向着产教融合进行演变过程中应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这两个维度来进行总结,而这种演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论证则要从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撬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政策杠杆。产教融合成为实施方案的主线,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成为高等教育多轨分类发展的重要板块与支撑。产教融合以“产”与“教”的“真融”“真合”为指向,其中,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成为衡量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水准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是否从浅层的校企合作迈向深层的产教融合的重要标尺。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顶层设计与施工蓝图下,在新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兴起与发展下,面对从“中国制造2025”起逐步走向“中国智造2035”的经济发展新态势,面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具有包含关系

对于产业链而言,其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企业作为其推动力量。在教育领域中,可将其看作一个集合,而该集合中则包括社会、学校及政府等不同机构,校企合作有着很多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均可将其当作产教融合中所包含的一个元素。以广义层面而言,产教与校企是具备包含关系的,合作和融合均有着对应的实现方式,各种不同的校企合作元素通过灵活的组合,便产生了产教融合框架。所以,以广度层面来看,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属于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并且其组合模式也成为产教融合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1校企之间的合作机制不畅,特别是缺少有效的互利共赢机制

一方面,现在的民办高校大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层面,因此,教育教学的重心就落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方面,而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既耽误了学生素质与品性的培养,还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缺乏有效的意识形态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么是为了应付教学的要求,要么为了节约教学成本,盲目压缩课程课时的现象屡见不鲜,偏离教学的科学性和目的性,更多的是追求眼前利益的趋利心态。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就是利益,双方各有符合自身的目标利益,但利益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于节省教育成本的考虑没有能够投入必要的经费,造成与企业的合作不能够深入、有效地开展;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盈利风险的考量,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实践岗位,从而直接影响校企间的合作成效。同时,高校和企业之间责、权、利的规定不够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会经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

2.2实训基地共享与自用的矛盾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纵深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职业教育中备受关注、加大投入的核心板块。然而从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角度而言,建设共享型的实训基地无疑是当前校企深入合作的上乘之选。但校园与产业之间横亘的制度壁垒、文化壁垒、人力壁垒,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分割化管理模式,也使实训基地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当前,高职院校共享实训基地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共享资源难以满足多元需求,当前实训基地的项目多为一刀切式的固化知识体系,对于高职学生、企业员工差异化的实习实训需求,难以形成个性化培养菜单,此外,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产业职业岗位标准亦在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由于讯息、师资、经费等原因,其实训资源配置难以与产业更新换代要求完全耦合,因此实训项目对企业员工而言往往滞后,难以满足其需求;二是共享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的时间与企业生产培训的时间无法完全契合,加之院校公益性办学定位与企业营利性生产诉求之间的矛盾,使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仍以自用为核心,而此功能定位又使实训基地这一产教融合的重要场域难以发挥职能,进而导致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共享与自用之间的矛盾。

3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措施

3.1完善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并通过各种政策和举措来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在进行产教融合演变过程中,具体的推进措施制定应从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保障措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此外,河北、浙江及湖南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出台了有关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深化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为产教融合演变指明了方向。

3.2多元主体共建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

教学资源建设是实训基地软件资源建设的核心,它与硬件资源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而动态发展的资源体系。从多元办学的主体而言,将资源共享“公益性+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的自我保值、增值,共建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公益性增值及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实训基地的功能而言,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应根据院校师生、企业职员、社会人员等不同角色对实训资源的供给侧需求,分层分类设计、定制培养菜单,从设备配置、耗材筹备、项目设计等多方面,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从多元主体的角色而言,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应强化过程管理,细化对基地建设的决策、规划、执行、监控、评估、激励、创新等建设过程的监管,以多元主体协同建设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变化为逻辑起点,同时完善规章制度,为多元主体的“合理退出”提供政策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从客观上需要形成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并建立长效合作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法律、法规和组织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同时,要注重产教融合评价标准的建立,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职业教育的产出与贡献,对产教融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参考文献

[1]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2]吴文山.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75-81.

[3]和震,李玉珠,魏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