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苗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 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进行探究,旨在为其后续诊治方法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经颈动脉、颅内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为依据,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内膜正常,19例)、B组(内膜增厚,23例)、C组(斑块,26例)、D组(狭窄,10例),另外,依照颅内动脉有无狭窄状况再次将患者分为甲组(无狭窄,59例)、乙组(狭窄,19例),现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乙组血清尿酸水平(517.21±63.09)6081110182908_html_c9d9bdfdfb1966a7.gif mol/L高于甲组(401.13±55.01)6081110182908_html_c9d9bdfdfb1966a7.gif mol/(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呈正相关,所以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即可判断患者病情状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狭窄;血清尿酸水平;相关性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数量明显增高,给居民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影响。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狭窄是其常见原因,且狭窄程度与该病风险呈正相关[1]。另外,也有研究指出,血清高尿酸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高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同样存在联系。为此,本文就我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对其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已取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受检者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提到的部分标准相符,对研究知晓,自愿加入,同时排除意识障碍、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现随机选择我院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19年2月~2020年6月)开展研究,包括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为58~78(67.35±10.17)岁,以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为依据,将患者分为A组(内膜正常,19例)、B组(内膜增厚,23例)、C组(斑块,26例)、D组(狭窄,10例)。另外,依照颅内动脉有无狭窄状况再次将患者分为甲组(无狭窄,59例)、乙组(狭窄,19例)。对比各组基线资料,确定无差异(P>0.05)。

1.2方法

受检者入院后,采集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离心处理,留取上清液,保存在-20℃冰箱内,待测结果。选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按照酶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注意整个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对患者进行颈动脉、颅内超声检查,如下:(1)LOGIQ9颈动脉超声诊断仪(7.5MHZ),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扫描颈动脉,观察、记录内部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评估患者内膜增厚情况,即内中膜增厚(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1.0mm且≤1.5mm)、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中膜厚度数值≥1.5mm,管壁不规则隆起且凸向管腔局部结构改变)。(2)TC202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MHz),常规扫描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等,同时测量、记录血管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甲组、乙组血清尿酸水平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5.0软件为工具,计量资料“(6081110182908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行t/F检验;计数资料“n(%)”行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

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6081110182908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6081110182908_html_c9d9bdfdfb1966a7.gif mol/L]

组别

血清尿酸水平

A组(n=19)

236.30±90.15

B组(n=23)

367.57±44.25

C组(n=26)

445.60±51.39

D组(n=10)

532.49±64.40

F

62.336

P

0.01

2.2甲组、乙组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

甲组血清尿酸水平为401.13±55.016081110182908_html_c9d9bdfdfb1966a7.gif mol/L,乙组血清尿酸水平为517.21±63.096081110182908_html_c9d9bdfdfb1966a7.gif mol/L,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7.717,P=0.01<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致残的常见病因。调查显示,斑块形成、动脉内中膜厚度是预测该病发生的有效指标。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增多,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参与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随着时间推移,最终造成急性脑卒中的发生。

血清尿酸作为人体内外源性嘌呤类化合物最终的代谢产物,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存在一定联系。总体来讲,其病理机制可能包括引起血管内皮受损、促进血管内皮氧化、导致血小板活性增高等。有研究指出,血清高尿酸水平可借助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一系列作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动

脉狭窄,导致脑卒中[3]。本文结果显示,A组、B组、C组、D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可见血清尿酸水平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因此认为血清高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另外,乙组血清尿酸水平较甲组高,提示颈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有关,通过监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即可掌握颈动脉狭窄状况。

总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呈正相关。介于研究样本量较少,今后仍需深入探究,以期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亚亮,吕建周,高喜伟.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147,hs-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7):38-4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么桂兰,张然,姚冬梅,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