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胡育峰

正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将材料价格风险管控措施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造价。而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中占据较大比重,因而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正确认知材料报价的重要性,构建综合单价指标的控制标准,以免出现报价背离市场价格的情况,借助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的制定尽量满足工程项目施工与业主需求。

关键词:工程造价;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一、材料价格风险因素阐释

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方面,材料价格的风险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投标材料的报价风险。投标工作人员难以详细开展市场调查工作,也无法系统收集材料的价格,也可能是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差,致使投标书中的建筑材料报价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二,供应市场风险。受原材料与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明显。一旦上涨幅度过大,必然会直接增加工程项目的造价。

其三,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与业务变更存在极大风险。究其原因,建筑工程项目在出现变更的情况下,材料的费用、施工进度的设计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均会随之改变,直接增加了成本价格。

二、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风险评估研究

一方面,材料报价偏低引发的风险。若建筑材料报价过低,会直接影响承包商工程。一般来讲,建筑材料的报价需要参考标书当中的价格,而具体实施则要综合确定,在确定以后不允许进行更改。在计价规范中要求,即便材料的报价过低也不允许做出调整,否则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由于投标书要由承包商制定,并在双方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投标价格,所以报价偏低标书并非对方责任,无需追究赔偿以获得差价补偿。

为此,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中,投标人应有效规避以上风险的发生,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并且实时询问价格,创建材料价格信息网络,对素质与信誉度较高的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另外,应当客观分析并考察市场价格,对市场材料价格指标作出有效分析,适当采取调整措施。

三、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风险管理合同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自合同签订至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整个周期相对较长。在此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价格很容易出现浮动。所以,需要针对材料的价格展开深入分析与评估,并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指出价格波动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手段。

(一)材料价格不予调整

此处理手段就是将施工阶段材料价格的变化风险交由承包商全权负责。为此,材料的价格均不进行调整,而是要遵循标书中的综合单价实施。所以,承包商应在投标报价的时候保持严谨,能够深入了解市场的价格,保证工程项目风险预估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合理。但承包商要想做好以上工作难度很难打,若某种材料的价格大幅度增加,很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为此,材料价格不作出调整并不适用于价格上涨的风险应对情况。

(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作出调整

若事先进行了约定,若材料价格有明显上涨的情况,则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采取调整措施。若上涨未达到约定的范围,则无需进行调整。以上手段表面相对公平,但价格上涨的风险会向业主转移,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科学化分担的要求,且背离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思想。为此,作为承包商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此方式同样不值得提倡与推广。

(三)材料价格的有限调整

贯彻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需进行约定,并有限制调整施工材料价格的波动。如果建筑材料的价格出现波动,且上涨部分已经超出投标报价10%亦或是20%,此时则要采取微调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要对承包商与业主的双方利益加以考虑,科学合理地管控造价风险并且共同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市场调研以及事先评估材料价格风险的方式,确定最佳合同约定。而承包商也应当在投标报价的时候保持谨慎,综合且系统分析建筑材料的成本与预购等方面内容,确保业主与建筑承包商利益不受到影响,也有效规避了投资失控问题的发生。

所以说,开展材料价格风险合同管理工作期间,应高度重视有限调整材料价格手段的重要性,通过合理化管控,降低供应商与业主所承担的风险系数。

四、建筑施工阶段材料价格风险的管控策略

贯彻落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之前,应经过协商后有效避免材料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然而,在施工实践过程中,仍需要再次落实分析与管控工作,科学化地控制施工期间的材料风险,进一步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来讲,项目主要材料供货应当选主要建筑设备与材料发包人直接进行提供,同时供应商应确保自身品牌与后期发展经营更加稳定,使得材料质量满足标准要求。另外,所采购的建筑材料应在质量方面达标且不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即便材料不适合,也要立即更换与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工材料的采购途径应科学合理,以补单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在严格监督材料价格的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必要控制。

(一)签证认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与价格

应科学控制建筑材料价格风险,保证材料质量达标,以免业主对于材料的价格产生疑问。为此,应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阿济格进行签证认证,要求承包商与发包人提供必要价格签证,确保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能够满足施工作业具体要求与标准,以免对施工材料的价格造成影响而使得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产生矛盾,同时确保工程项目造价能够满足投标时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认质认价签证认证方式的运用,增强了材料价格与质量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以免采购工作人员出现赚差价的情况,促进供货商与承包商的长久合作,通过互相监督,对建筑材料风险进行必要管控。

(二)竣工决算阶段的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的收尾工作,此阶段需要系统检查项目,以获取准确度较高的竣工数据信息。而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准确地进行计算,对工程项目图纸以及工程资料进行科学化地整理。工程结算工作的开展要参考具体标准要求进行计算,并且详细标记各项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始终贯穿其中,且由于施工周期长,与各项建设内容存在紧密联系,因而此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较高。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比较复杂,资金耗费量大,而且整个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的环节,如工程策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中,存在大量的造价影响因素,给造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高效的造价控制,减少资金损耗,达到提升企业收益的最终目的,企业方面需要结合当前的建筑领域发展态势对原有的造价控制模式进行革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展动态化的造价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主要是因为材料的价格与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由于建筑材料的类型不同,所以其价格管控难度也较大。结合既有经验发现,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中,材料费用占比超过60%,因而要高度重视材料价格管控的必要性,为工程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倩.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关系[J].山西农经,2021(04):147-148.

[2]王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1(02):8-10.

[3]邓子青.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