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因素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农业种植因素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杨春锋

嫩北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 黑龙江黑河 161405

摘 要:我国属于农业经济发展大国, 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于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伴随着近些年农业产量的持续性增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显得越发复杂,如何有效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越发突出。目前来看,农业种植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如土壤资源、水资源以及肥料等, 都直接决定农业结构特征, 同时与农作物本身的质量以及环境因素也有着密切关联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农业种植因素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业种植; 种植结构; 影响因素; 优化策略

一、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农业的现实发展需求

农业种植离不开优良的土壤与自然环境,所以在这种依赖关系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也必须谨慎,重视这一重要因素对结构改革的牵制力。在当前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化科技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被大力推行,但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却进一步加剧,这显然不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为了尽量降低农业种植因素对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当前农业产业发展正在走低污染、高科技、人性化发展路径,尽量傲到采用污染较小的化肥农药来辅助农业种植过程,降低污染水平,并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强化监管力度,争取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绿色健康农产品。在此过程中,生物植物有机影响因素不但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也能强化土地生产力,对植物抵御天灾更有一定帮助。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背景就是需要农业种植在保证不减产的情况下,基于人、自然两大因素来倡导和谐共生绿色种植理念,多利用生态种植及管理技术,以最低代价来提升农作物基础产量。

  1. 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因素

2.1土壤因素

土壤的作用很大,因为土壤给植物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作物长得怎么样和土壤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而且,土壤的结构也是关系到生态环境的质量。土壤构成了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种植结构。一方面,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很大,种植了很多种类的农作物。所以,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条件,农业种植的结构也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同的地方,土壤的主要成分也不一样,这样就决定了种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而且,因为不同的土壤适合的农作物不相同,所以,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有些地方的土壤很松,这样在大雨或者洪水来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地质的灾害,所以不适合种植农作物。而有的地方,土壤又非常硬,而且也是缺水地区,这些地方也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2.2水资源因素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资源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可以对农业的种植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作物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差距很大,不同的地区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也是按照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选择的结果。比如说,在我们国家的南方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很充足,那么,这些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而在我国的缺水地带,比较干旱的地带,就会种植玉米等耐旱的作物。水资源的分布很重要,对种植结构形成了直接的影响,给周围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只有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才能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

2.3 肥料因素

肥料的出现,让我们的农作物长势甚好,收获也很丰满。在现有农作物中,肥料以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所以,肥料使用的情况也会对农业的种植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就要根据具体种植土地的情况还有农作物的情况去选择不同的肥料。根据常识我们知道,一块土地上面,总是使用一种肥料,土壤里面的结构就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所以,土壤的改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的种植结构产生影响。这样,周围的种植结构就要发生很大的改变。另外,现在的肥料大多数都是化学肥料,这样,对周围的水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氮肥、磷肥等,可能会造成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也会浪费掉水资源。总是使用化肥,土壤就会结块,严重的时候,就不能种植农作物,而且也会破坏农业的种植结构。

三、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有效策略

3.1土壤生态保护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前提条件,加强土壤环境改善对种植生长尤为重要。土壤保健技术基础目的为合理优化土壤生态环境,合理的土壤结构能够有效培养无机和有机胶体,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土壤保健技术能够快速培育有机胶体的复合物,进而促进土壤结板结构中土壤团粒稳定结合,同时,其增加的有机胶体能够用于土壤生态调节,促进有机和无机生态物质复合,从而增加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的有效生长和发育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证稳产,需促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提高作物复种效率以延长其生长期限,增加最终收成面积;同时,可人工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以扩大农作物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此外,还可加强农作物养分供应、增加通风、增强CO2 浓度,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生长质量。

3.2优化水资源环境

水属于农业种植结构中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因素。 需要注重水资源的针对性优化与改进。 做好水资源的优化, 重点在于合理地改进种植结构, 促使水资源的利用得到有效保护。 与此同时, 需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性工作, 在农业种植结构中需要尽可能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 做好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护工作, 做好农业种植结构中水资源污染源以及浪费现象的控制, 对于老旧的水利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最大程度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提升灌溉综合效率。 当前的滴灌技术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典型, 其相对于传统的大管漫灌方式具备比较突出的资源保护作用, 同时也能够实现相同的灌溉效果。 水资源环境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对于水域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治理, 尽可能强化农业种植结构的稳定性, 推动农业种植水平持续发展 。

3.3种植科技发展改善种植结构

为提高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应及时改善农业种植环境,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以促使所种植的农作物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量。对于农业种植环境改善,种植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种植经验和先进技术对土壤肥力情况给予有效鉴定,再加以调整改良化肥使用剂量,使之能够很好地符合农作物所需营养补给。加强农作物品种选择和搭配种植,根据当地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

3.4合理利用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包括很多种,如土壤保健技术、植物保健技术、新型农机技术。首先,利用植物保健技术,帮助植物进行次生代谢,提供其次生代谢所需要的营养,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而且某些地区受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利用植物保健技术就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给农作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其次,土壤保健技术,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农机技术,相关政府应加大重视度,组织专家到种植现场进行指导,帮助农民做好技术培训,提高新型农机的使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结 语

总而言之,应加强农业种植发展,保护农作物种植环境,改良种植生产灌溉技术和优选种植作物,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高效调整,快速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为现代化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仕辉, 蒋大勇.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微 [J]. 农家科技, 2018 (07):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