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问题浅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意义

/ 2

从环境 问题 浅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意义

赵禹 葛红霞 (通讯作者)

辽宁嘉良检测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索取,过度消耗,海平面上升、冰山融化、森林面积缩小,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人类的后续发展,当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治理也加大了力度,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行业的大力发展。

由于人类数量的变多和人类生产创造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此过程中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体积明显增多,从而引起大气组分含量发生了变化。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得大气质量受到污染,环境气温有渐渐升高的趋势。 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加剧,会对全世界各地产生不同的不利影响,比如温度高于冰点就可以使北极冰川逐年融化,海平面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又会使一些近海地区将沉到海面以下,一些陆地居民和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另外,温室效应也会改变部分地区的常年降雨量和季风性气候,使之异于往常,极有可能给当地带来干旱、洪涝的灾难,这些环境问题发生的破坏性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地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绿色森林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消失。森林面积的减少也极大的影响了其滋养地下水水源的功能,从而加快了物种消失的速度和水土流失的概率,并且因为绿植的减少降低了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分解,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的恶循环。

有数据显示,在整个2020年,北冰洋和周围海域经历了几次引人注意的天气和气候事件。春季,西伯利亚上空持续的热浪导致东西伯利亚和拉普捷夫海的海冰迅速融化。到夏季结束时,北冰洋的冰盖融化回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最小范围。然而在秋季,海冰的结冰变得开始得晚而且速度缓慢。除了冰盖萎缩,融化季节变长,也是海冰失去寿命的原因。融雪季节越来越长是因为春季融雪开始的越来越早,而秋季结冰则开始的越来越晚。这种变化是“冰反射反馈”循环的一部分,开阔的海洋水域吸收了落在其上的90% 的太阳能,明亮的海冰反射了其中的80% ,随着北冰洋更多地区在季节初期暴露于太阳能之下,更多的热量可以被吸收,这种模式加剧了融化。

而这种融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一些物种灭绝的加速。

全球温度变暖、北极冰表面的融化,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这些北极熊的栖息和生存环境,因为这些动物通常都是在靠近冰盖的边缘附近利用浮冰进行捕食的。然而随着冰盖的融化,浮冰厚度逐渐变薄,北极熊赖以生存的“陆地”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这就会促使它们在捕食过程中,因无法登陆上岸而体力耗尽最终绝望溺亡。《美国地质勘探》杂志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预测,到2050年左右,地球上北极熊的数量可能将会只有现存的三分之一了,其中位于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极可能将要在地球上绝迹,成为历史。

我们知道,在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中存在的臭氧是氧原子和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在距离地面20~25公里的高度处浓度最大,所以在此环地球的形成了一层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保护层。它可以与太阳光中发射出的紫外线之类的光线相互作用,以避免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的直接伤害,并且能将热能大部分的停留在大气层之上,帮助大自然调节气候问题。但是臭氧是一种很敏感的气体,很容易被氯氟烃分解的原子催化,又分解成氧气。至使臭氧层厚度变薄,降低了对紫外线的吸收,令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使地球上的生命体受到威胁。因为,紫外线能破坏生物细胞,造成细胞死亡。所以,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人类来说,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会增加呼吸系统传染病病人人数。对动植物来说,也会抑制植物生长,并且通过穿透水层,杀死水中食物链底端生物,进一步危害到水系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变化,并减缓水体自洁的能力。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人口数量的骤增和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污染环境等因素,地球上的各类生物及其生态生存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和污染物排放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近海区海水中的氮和磷增加了将近自身原有的2倍之多,过营养化的海水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海洋被污染,致使赤潮也时常发生,破坏了珊瑚礁、海草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使近海海洋生物数量锐减,导致渔民、渔业损失惨重。

然而,除去自然损耗,人为损坏而造成的资源不可再生或者是消耗速率远大于修复速率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来予以鉴别和佐证。

一些司法鉴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人为的违规操作而产生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也屡见不鲜。比如,在2015年的一篇关于河北省某地驴肉店老板在店内突然倒地死亡的报道中,我们发现,系与其在自家店旁停车场里私设的与城市下水管网相通的排污管道内倾倒废碱液和废盐酸液有关。经由公安机关着手侦查和司法鉴定后(包括了法医病理、法医毒物鉴定、环境损害鉴定),此案中的危废物质(危险性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性特性的废物,不排除具有危险性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物品。)废碱液、废盐酸液两者在混合后结合产生了大量硫化氢有毒气体,而后被死者吸入最终中毒死亡。此案可以缩影显示,在民事或刑事案件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已经成为案件解决争议的关键性技术基础和科学支撑,保障了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些事例都说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和生存。一些违法排污(污水处理厂溢流口直排河流)、违规倾倒(污泥处置乱象丛生)、毁坏林地(不顾禁令毁林开垦)、侵占湿地(地下水遭过度开采 造成湖面大幅萎缩)、破坏生态(尾矿库危险废物严重超标、部分含碱雨水溢流外环境)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或是因环境而变成对人本身的伤害,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精神损害等等。

我们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正确把握新时期发展阶段,深入落实新时期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时期发展格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管理、依法治理,坚定不移的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一个绝对性宏观的角度上。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是为了量化环境损害结果而产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为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而带来的纠纷问题提供的专业性指导。鉴于此,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可以看做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GB/T 39791.1-2020);

  2. 刘文丽 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J]民营科技 2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