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金融运作模式及其完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3



我国科技金融运作模式及其完善 对策研究

仲嘉玮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 200444

作者简介】:

仲嘉玮(1997-),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摘要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金融带动科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作用。分析总结我国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及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国际对比,借鉴美国、日本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情况提出意见,从而鼓励更多社会资金向科创型项目汇集,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科技金融运作模式;创新;试点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依靠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崛起。但成长的同时,许多问题日益显现:长期过度开发资源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的停滞不前首当其冲。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必须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首要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断探索中得出的经验表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重心应放在找寻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高效结合路径上来。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科技金融运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运作模式,借鉴美国、日本优秀结合经验,并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提出了建议,这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我国科技金融运作模式

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即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方式。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历程中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社会金融的发展则会催化加速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引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政府引导型、高新区战略布局型、创新活跃型等。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又可细分为政府部门主导型和国有企业主导型,这两种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政府投资作为背景。主要表现形式为由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部门主导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支撑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高新区战略布局

高新区战略布局顾名思义即为设立高新技术科技园区,集中孵化中小科技型企业,其优点在于类别相同的技术企业聚集在一起,有助于金融机构针对其发展特点,对各个时期的资金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产业发展。

(三)创新活跃型

创新活跃型科技金融运作模式是将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信用记录对客户进行评级,高效迅速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1. 我国科技金融试点地区发展情况

成都市:政府主导型

成都市科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中国首个政府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由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成都市科技局共同设立。该服务平台与各金融、投资机构都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适合于初创期、成长期等各阶段的“定制化”融资服务。另外,成都高新区的“盈创动力”科技服务平台更是由国有独资企业创立运营,凭借着庞大的数据库——“天府之星”企业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加工,使得其自身融资服务更加专业化。四川省以成都市高新区为中心,将“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模式在全省推广,定点、定期举办银行企业专题对接会议,以金融带动地区产业,实现了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上海市:银行主导型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创新提出“张江模式”,为科创型小微企业开通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授信通道;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上海市科创中心开发“科技小巨人信用贷产品”,重点考察科技型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达标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放贷方案,极大加快了企业的融资速度,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根据其独到的科创企业认证标准,通过对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团队等主要指标的衡量,评估企业的成长性。并推出股权债券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既缩小了单一的股权投资会对企业造成的融资成本,又降低了单一的债券融资会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性。

北京市:高新区驱动型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优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示范城市。2009年3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表示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计划,并将通过股权激励、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支持北京中关村科技与创新结合方案。2010年,国务院批准通过“1+6”改革政策,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带动北京创业投资,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新区驱动的科技和金融结合模式。

四、 美日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对比与启示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为推动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改进、修订确立了相对完备的科技金融政策和法律体系;因其金融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对推动相关机构科技金融业务创新起到了很大作用。本章将对美国、日本两个代表性国家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模式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其发展经验对我国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具有关键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

美国历史悠久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为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与成长提供了支持,“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北卡三角园已经逐渐成为科技与金融完美融合的代表地区。

首先,他拥有世界第一个专门针对电子股票的交易市场—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其二,该国的二板市场发展也较为完备,也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十分便利的融资条件。其三,美国资本市场以风险贷款为核心,该国初创公司中有接近一半都是用的风险贷款这一方式。1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美国公司的科技升级优化提供了完备的融资条件,也为美国科技型公司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提供了便利。

并且美国官方机构政策、体制建设较为完善。美国政府不但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官方机构,还出台了包括《小微公司法》、《复兴金融体系法》、《机会均等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二)日本模式:制度推动型

日本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几十部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法律文件,而这些法律法规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小微公司基本法》。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日本逐渐形成了针对科技发展的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各方面的依据。与此同时,日本官方先后设立了小微公司厅和小微公司局,两个部门合理分工为科技型企业的良好发展夯实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另外,日本财政部门依托减税等多种手段调动日本企业科技优化升级的积极性,推动本国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

模式比较与启示

分析比较美国、日本的科技金融运作模式,发现不论是市场主导还是政策主导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方式,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相同点,对其相同点的归纳将为我国科技金融的运行模式发展指明方向。(1)法规的健全是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根本保障;(2)建立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引导鼓励更多的资本参与到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发展中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3)政策性金融具有吸引民间资本以及金融机构投资的先导作用,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在短期内对科技金融发展的推进作用尤其明显。

五、完善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解决人才短缺等问题,我国政府及各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加强有关政策的协调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加强人才建设,鼓励和激励相关专业人才从事科技金融行业,一方面鼓励各大高校开展有关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在行业内部应积极组织多层次交流培训,促进人才交流,不断为科技金融运作模式的完善培养和引进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支持科技保险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流动

保险机构应大力宣传科技保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另外,应协调多部门工作,出台和完善科技保险创新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投保科技保险,改善小微企业科技技术改进过程中的信贷环境。充分发挥科技担保机构的作用,创新科技担保业务以及科技担保产品,改进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运行机制,为民间投资人提供投资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三)完善科技型企业自身建设

中小科技型企业应着力完善自身发展、管理模式,合理规划成长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积极配合国家创新发展政策。只有企业积极进行管理模式的整改发展,才能更好的融合进我国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中,更好的运用政府提供的优越的科技金融政策,加速推进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机制创新,不断推进科技金融向前发展

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从而消除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间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确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认定范围,设立“信用良好科技型企业信息池”,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提供优质的客户源。并且,要做好金融机构同科技型企业投融资信息对接工作,解决创投资本和创业项目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支君仪.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5):25.

2、郑潇潇. 四川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3、李善民,梁星韵.成都发展科技金融的探索和经验[J].科技与金融,2017(03):53-54.

4、邱晓天.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5、王丽娜.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J].辽宁经济,2017(05):62-65.

6、陈中伟.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2):92-96.

7、刘杰,孙佳圣.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8,34(02):167-170.

8、余丽霞,郑洁,佘赛男,吴佳敏.四川科技金融结合的成效与不足[J].四川省情,2019(01):49-50.

9、张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8.

10、屈晶.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19-20.

11、王玉红.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12、林伟光.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4.

13、赵光远.北京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难点与对策[J].北京人大,2018(08):31-33.

14、郑潇潇. 四川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15、陆莹洁.江苏创新型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科技金融结合路径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37-38.

16、石天唯. 美国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1刘杰,孙佳圣.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8,34(02):167-17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