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路港板块调度指挥与运输组织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3

优化路港板块调度指挥与运输组织体系

李慧军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针对地方铁路生产经营组织减亏、扭亏问题进行探索,开创铁水联运对船直装、实现中间站“无人值守”新型模式。在运输成本上做到了减少到港煤炭倒堆运输与中间站“无人值守”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在运输管理上周密指挥、优化运输组织,减少上行重车起停次数,降低机车燃油单耗指标,为同类运输经营企业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铁路;铁水联运;生产运输组织;改革创新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路港板块所属锦白铁路(锦州西港口--白音华铁路)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其中锦赤段(锦州西港口站至大木头沟站间)线路等级为国家Ⅰ级铁路、赤白段(赤峰北站至大木头沟站至白音华站间)线路等级为地铁Ⅰ级铁路。铁路起于辽宁省锦州市途径葫芦岛市、朝阳市、进入内蒙古赤峰市终到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白音华站,正线里程627公里。全线为单线铁路,采用自动站间闭塞法行车,牵引机车为内燃机车,年运量2100万吨。

铁路运输组织一直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做用,在五种运输方式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保证运输稳定、安全一向是调度指挥中的核心工作。在运输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保证运输质量提高竞争力,铁路系统也不断在改革,主要表现为在运输组织上不断创新,在人员配备上不断优化,在调度指挥上不断加强,在运输风险上不断加强分化,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强化管控,从根本上保证调度指挥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从整体的路港生产调度指挥体系上看还存一些问题,对路港板块生产运输组织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的实际生产组织情况,对如何优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引言:

路港板块生产运输组织中,各级管理机构以生产组织为中心,实行逐级负责,统一指挥,合理运用机车车辆及一切铁路技术设备,各专业内外单位通力合作,本着“安全、高效、优质、稳定”的原则,全面加速车体周转,提高运输效率,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从当前看,传统的路港调度指挥体系已跟不上发展,它应该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的方向发展,需要及时挖掘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改革。

一、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的概述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是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工作顺利开展而对铁路运输组织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良好的调度指挥体系不仅有利于社会民生保障和基础物资运输的安全,而且能够有效提升铁路运输的工作效率。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了适应运输市场的发展和变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也在持续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升级,来保证铁路运输高效、稳定、安全和抗风险能力。

  1. 路港板块生产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缺乏正确认知

在路港调度指挥工作中,还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指挥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要求,有时会存在侥幸心理,对具体工作抱有敷衍态度,这种工作态度是不利于指挥工作的开展的。

(二)运输组织工作能力不足、结构不均衡

当前形势下企业在路港调度指挥方面的人员配备并不充足,沿线装卸点陆续增多,调度人员和沿线作业人员未达到理论上的预备率,很多沿线生产人员长期处在频繁调转流动的状态,甚至一些部门存在严重的“惯性思维”,人员的管理模式也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方式方法中,不足以应对新时期的管理要求,企业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人员晋升方面进行理顺和强化。设备存在供应不足现象,体现在机车车辆短缺,二、三号矿装车能力有限,装车设备故障频发,白音华站咽喉与到发线能力不足等。

(三)运输组织不够优化运输需求与节能减排互相制约

在当下路港板块扭亏为盈的重要转折时期,优化运输组织,降低成本就能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路港板块推出的对船直装是一种新的作业方式,节省了倒堆运输的成本,保证了下水煤在短时间、长距离、大批量发送到港。但这个过程却又造成了车体周转不足的情况,加大了调度日班计划编制的难度,造成管内装车列数的减少及内部电厂保供。过大的燃油单耗,空、重列车起停的油耗差,重车旅行途中频繁起停的次数,都对节能减排、降低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四)生产作业流程需要持续完善

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落实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双对标、双跑赢”的工作要求,立足于控亏、扭亏和降本增效,为了使生产运输效率得到提升,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推行了《车务流动作业管理办法》《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运用检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新的的方式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与以往的生产流程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较佳的契合方式。

三、优化路港板块生产运输组织体系的策略

(一)企业政策保证

1.全面管控,全面强化调度系统安全管理。

突发事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非常之大,如不果断及时的处理就很有可能演变成事故,为此将突发事件列为重点工作进行严格盯控。摆正位置,果断处理,杜绝盲目指挥,坚决将人防与物防相联系,结合生产组织的变化,加强应对机制。及时解决岗位缺员问题,强化调度人员的选拔与引进。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厂家及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对设备功能进行优化。最后对技防体系进行完善,完善各个岗位上的安全技术,健全人员对事故的自动预防能力,加强应急指挥水平。

2.以奋斗者为本,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

重点培养年轻骨干型人才和具备制度落实能力的专业型人才。通过技术比武、以考代培的方式对调度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和选拔,以具备一线生产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为主,重点培养生产组织的技术骨干人才,强化日常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要以实践操作为依据,还原生产组织中的问题,丰富培训方式,调动人才学习热情。细化日常业绩考核标准,严格奖惩,激发调度队伍工作热情。积极协调解决调度队伍人员不足、岗职不符、岗薪不符等问题,稳定调度队伍。

(二)生产运输组织体系保证

1.周密指挥,优化运输组织节约成本。对船直装,开创铁水联运新型模式。保证下水煤炭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发送至港口。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根据管内自备货车保有量及港口到船计划,提前预算货车所需列数,在车体不足的情况下,协调运销公司减少管内电厂装车列数,增加过轨列车数量,减轻自备货车运用压力,保证下水煤炭车体需求。

2.精细装车计划和运行计划,调整管内装车矿别。减少同矿别其他方向装车列数。减少列车运行干扰,精细计划编制,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优先放行等方法,节省港口煤炭倒堆运输等手段,有效保证铁水联运顺利开展。调度指挥人员的精打细算,积极组织,优化列车会让方案,在满足装车需求的前提下,全力组织上行列车通过,减少上行重车起停次数,减小空、重车起停油耗差,降低机车燃油单耗指标。

3.加强机车运用组织,减少单机走行,压缩机车的非生产时间。减少机车等待时间,加速机车周转运用,从根本上,从细微处缩减机车燃油成本支出,把机车燃油用到了刀刃上。

4.列车调度员精细组织,大力提升计划兑现率。计划调度员在编制班计划时,从季节性变化、装卸车设备状态、机车车辆运用等情况、分界口站接入列数等方面入手,结合管内施工、天窗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精编细制列车运行计划,通过严密的组织、指挥,提高计划兑现率。

(三)制度保证

企业需要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对调度指挥进行强化,保障运输秩序,保证运输质量,结合企业编制的工作规划,规章制度。将装车、排空等专业内外部门单位的工作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以路港板块的车流调整规划为依据,做好临时车流调整的工作。路港板块相关企业领导应组织各个部门参与到内部协调中将实际生产运输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尤其是港口和铁路运输的稳定畅通是需要重视的,对各部门的协调机制进行强化,让生产环节环环相扣。加强生产调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机车车辆的使用情况充分掌握,将车辆的运能潜力充分发挥,力求周转时间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在于分界站、港口站的交接组织中,需要做好计划跟踪,交接计划要有实效对接,日常生产组织也需要进行强化,加强计划审批力度,对施工维修天窗,设备维修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四)改革创新

“无人值守”管理模式方面,我们开创了全国地方铁路运输管理先河,将锦赤铁路14个中间站的车务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开启“无人值守”管理模式。中间站“无人值守”依托CTC调度集中控制系统的技术优势,以合理方式取代原有的人员值班作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输生产效率。中间站无人值守,在国内地方铁路尚属首创, 没有经验可学习,没有案例可借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并不是简单的撤出人员“做减法”,而是综合人员调配、作业办法、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复合运算。预计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及相关设备物资与维护费用每年可达240余万元,有效推动路港板块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提高运输效率、释放生产活力、实现降本增效。

四、结语

在路港板块调度指挥的过程中,与运输有关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肃规章制度的修订,并且进行灵活运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来适应当下的环境,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积极对路港板块调度指挥体系进行优化,对工作方式多角度创新。合理的调度指挥工作对于提升路港板块的运输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与运输相关的各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的来看,现今的铁路运输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港口的吞吐量与集港量在逐步增加,这对于调度指挥来讲,显然增加了相当一部分负荷,但是只要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路港板块的生产经营能力就可以实现大幅度的提高,为路港板块的飞速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劳卫司.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彭其渊.王慈光.铁路行车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赵楠.中国港口发展形势及港口铁水联运发展思考[R].上海: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18.

[4] 彭静,江峰.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探析[J].物流技术,2008.

作者简介:李慧军(1974- ),男,汉族,内蒙古通辽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师,铁路运输研究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