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在成人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牙齿矫正在成人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李盼盼 刘利娜 沈璇 孙超 鱼敏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04

【摘要】目的 研究牙齿矫正在成人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70例牙齿矫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本院2018.6~2019.4内收治,按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予以一般护理)与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每组各35例,分析两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特点变化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特点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82.86%)(P<0.05)。结论 牙齿矫正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因此予以心理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其负面情绪,且大幅度提高其满意度,可在临床普及。

【关键词】牙齿矫正;成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牙齿畸形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整个矫正期间具有复杂性及长期性等特点。牙齿矫正波及的部位较多,如牙弓、牙齿、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等,需做好各个部位整体的协调处理。牙齿矫正治疗的最终效果与患者自身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矫正最终效果[1]。因此,若想确保矫正治疗达到理想结果,不仅需最好专业化的协调处理,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鉴于此,本文选取70例牙齿矫正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作出下述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牙齿矫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本院2018.6~2019.4内收治,按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每组各35例,常规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36岁,年龄差(24.32±2.65)岁,研究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35岁,年龄差(24.27±2.46)岁,均自愿参与并签字,两组基线资料基本相同,可展开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直丝弓固定矫治术,予以活动或固定保持。常规组予以一般护理,主要有制订治疗方案、健康教育宣教、告知其矫正所需时间与矫正期间疼痛情况,告知其矫治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与自我保健意识。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具体包括:(1)初诊患者入院时了解患者矫正动机与期望值,是要求美观还是强调口腔功能;(2)为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就诊环境,在矫正过程播放轻音乐或与其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焦虑不安心理及分散其对矫正过程的过度注意力;(3)在矫正维持阶段,对外形美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提议在白天使用透明保持器,夜间则使用传统牙齿保持器,以确保矫正稳定性;(4)告知患者矫正相关知识、矫正方法及护理方案,促使其深入了解对自身牙齿矫正相关内容,为其介绍成功案例矫正前后照片,对其提出的疑虑耐心且详细地作出解答,协助其克服急切、畏惧心理,提高矫正信心,以达到理想预期;(5)对患者提出的疼痛感受耐心倾听,认知仔细为其讲解矫正治疗过程、方式及运作原理,加深其认知程度,消除其疑虑心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其信任;(6)在患者矫正前三个月与患者维持有效联系,便于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与主观感受,时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特点变化,包括怕痛、怕被取笑、担心复发。

(2)观察两组满意度,采用本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60~90分为较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60656a8a81dbe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特点变化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特点变化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特点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1 护理前后心理特点变化(n=35%

组别

怕痛

怕被取笑

担心复发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32(91.43)

6(17.14)

32(91.43)

5(14.29)

33(94.29)

7(20.00)

观察组

31(88.57)

1(2.86)

33(94.29)

0(0.00)

31(88.57)

1(2.86)

х2

0.159

3.968

0.215

5.385

0.729

5.081

P

0.690

0.046

0.643

0.020

0.393

0.024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82.86%)(P<0.05)。见表2。

2两组满意度对比(n=35%

组别

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常规组

15(42.86)

14(40.00)

6(17.14)

29(82.86)

观察组

19(54.29)

15(42.86)

1(2.86)

34(97.14)

х2

-

-

-

3.968

P

-

-

-

0.046

3 讨论

口腔正畸学其所涉及的范围是畸形病因体制、诊断、防预及治疗。与其它牙病治疗相比,正畸有更高的医疗要求,因此患者因生活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而负性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矫正最终结果,反之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且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3]

经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心理特点变化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特点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结果证实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其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改善,且增加医护患之间互动性[4]。牙齿矫正过程较为漫长,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与患者共同合作,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情绪,如怕痛、怕取笑及担心反复等,予以针对性的良好心理疏导,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效的沟通是医护患见和谐关系的根本、同时应遵循患者合理需求,使其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完成治疗[5]

综上所述,牙齿矫正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心理问题较多,因此给予可缓解其不良心理,同时增加医护患三方关系的有效互动,使患者大幅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普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琳,王桂子,纪飞.不同年龄段患者口腔正畸的护理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113-115.

[2]张安翔,刘漫丽,郑英成, 等.正畸护患沟通技巧[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6):739-742.

[3]程丹.口腔门诊正畸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8):3337-3339.

[4]宋建军.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3):500-501.

[5]徐静,朱金艳.舒适口腔护理理念在口腔正畸门诊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6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