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体会

徐建玲 张巍巍 王丽明 尹佐荣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血液科患者,病例数94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47例)与对照组(n=47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式,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血液科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9.1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血液科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结果显示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血液科;风险管理;临床体会

引言:此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血液科患者,运用不同管理方式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管理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需要选取94例血液科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对照组(n=47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患者年龄≥23岁,≤72岁,平均年龄(42.36±2.48)岁,患者男女占比27例、20例;观察组(n=47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式,患者年龄≥25岁,≤76岁,平均年龄(43.44±2.78)岁,患者男女占比28例、1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 方法

对照组血液科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即用药管理、环境管理等。

观察组血液科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式,具体实施如下:(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成立,组员由科室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对2019年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依据血液科患者护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还需要定期开展座谈会,主要是探讨风险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1]。(2)风险控制,科室常见风险问题包括输液反应、药物外渗、跌倒以及烫伤等,风险控制主要从护理人员入手,要求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法律知识、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计划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并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最终考核成绩与护理人员工资、奖金挂钩,从而促进护理员专业能力提升。(3)风险评估,血液科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加上贫血情况严重,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方案。如嘱咐患者下床活动时要有家属、护理人员搀扶,并在卫生间、茶水间等湿滑区域放置防滑垫,避免出现摔倒情况。上床、结束护理操作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床挡拉上,避免出现坠床不良事件。(4)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需要护理部、小组组长定期抽查风险管理实施情况,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以提升护理质量为出发点,不断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科患者观察指标为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观察指标中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用(%)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x±s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47

28(59.57)

16(34.04)

3(6.68)

44(93.62)

对照组

47

18(38.29)

19(40.42)

10(21.27)

37(78.72)

X2


4.698

4.025

2.144

3.487

P值


<0.05

<0.05

<0.05

<0.05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血液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n/%),x±s

组别

例数

输液反应

药物外渗

跌倒

烫伤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47

1(2.12)

0(0.00)

1(2.12)

0(0.00)

2(4.25)

对照组

47

3(6.38)

2(4.25)

3(6.38)

1(2.12)

9(19.14)

X2


3.365

2.254

3.157

2.148

4.5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如表二所示,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血液科为综合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患者疾病发生原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周期长,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

此次研究血液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5%,其中输液反应发生率2.12%,跌倒发生率2.12%,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9.14%,输液反应发生率6.28%,药物外渗发生率4.25%,跌倒发生率6.28%,烫伤发生率2.12%,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提升[2]。主要因为该种管理方式会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如卫生间处放置防滑垫、及时拉床挡等,并且护理部定期抽查风险管理落实情况,发挥重要监督作用,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连荣,周爱霞,侯岩芳,杨春艳,刘云,闫华,刘玉峰.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17-822.

[2]宋丽华,严丽珍,刘华敏.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