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靖志强 石世豪 虞慎义 魏磊

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是通过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运输到动物机体,并诱导机体产生对某种病原的抵抗能力的一种疾病防控手段,是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节省养殖成本、降低药物使用量、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在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使得动物面临较长时间的免疫空白期,导致动物在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引起疫病的传播蔓延,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动物免疫质量,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就需要深入分析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免疫效果。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引言

当前对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是通过给动物接种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来保护动物免受病毒攻击,从而达到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但一些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并未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甚至出现免疫失败情况。笔者结合抚顺地区情况对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疫苗使用不当

疫苗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①随意接种疫苗。动物的免疫项目需要养殖户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随意接种疫苗容易导致动物出现反复应激,最终出现免疫抑制的现象。②器械消毒不严谨。未按照科学合理的消毒流程对接种疫苗的器械进行消毒,会对疫苗造成污染,大大降低疫苗的接种效果。③超过疫苗的使用时限:接种疫苗讲究现配现用原则,即疫苗在开启后的一段时间内若没有用完,则不可以继续使用。疫苗开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疫苗中有效成分失活,疫苗被污染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使得接种疫苗的效果受到影响。④剂量不准确。接种疫苗前,若没有将疫苗充分摇匀,容易造成疫苗成分不均匀,动物接种后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接种效果。⑤未按规定稀释疫苗。疫苗使用前需要一定的配比用稀释液进行稀释。若稀释倍数不规范也会对疫苗接种的效果产生影响,疫苗浓度过低,容易导致疫苗失效。疫苗浓度过高,则不利于机体充分吸收。⑥接种剂量不准确。随意减少或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时选用的针头型号不合适导致疫苗外溢,均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效果。⑦接种方式不当。疫苗对动物不同部位表现出的亲嗜性有一定的差异,接种疫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疫苗接种可分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饮水、滴鼻、点眼等,接种方式选取不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1.2动物因素

1)动物营养不良接种疫苗后,动物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与抗体均为蛋白质,若动物本身营养状态不佳,免疫功能会随之下降,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也会随着减少,导致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增加了免疫失败的风险。2)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某些疾病会对动物的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动物的免疫功能发生障碍。部分个体对某些疾病表现为先天性耐受,即在接种疫苗后只产生少量抗体,或不产生抗体。这些动物接种疫苗后也无法发挥疫苗本来的效果,很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现象。

1.3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当前,免疫抑制病单独或者混感非常普遍。免疫抑制病不仅危害动物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并且极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蓝耳病、气喘病、非洲猪瘟等疫病,严重时引发死亡。

2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的处理对策

2.1加强养殖管理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证动物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调控好养殖空间,为动物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提高动物机体的健康水平和抵抗能力。严格控制饲料质量,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做到科学搭配饲料日粮,保证饲料营养全面,严禁向动物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另外,要科学的使用各种抗菌的药物、抗病毒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禁止多种类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加强养殖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有效监测并及时淘汰,患病动物逐渐净化,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将疫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2.2储运不合理应对措施

疫苗生产企业要使用疫苗运输专用车辆来配送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做好疫苗运输温度记录;疫苗使用单位要有符合相关要求的冷库或冰柜来储藏疫苗。疫苗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每天要定时观察冷链运行状况并做好冷链温度记录,防止因储藏环节温度不达标而影响疫苗品质。

2.3提升防疫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疫病防控工作对技术有着较强的要求。首先,在招聘兽医时,尽量选择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次,在县级财务预算中加入基层兽医站和人员经费,拨发专门用于疫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提供更好的补助待遇给村防员。最后,需要对包含了村防员在内的基层防疫员提供技术培训,以此来及时更新和提升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

2.4制定免疫程序

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措施,免疫程度的建立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前的流行病学情况、免疫间隔时间、动物发病日龄、母源抗体等均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制定免疫程序不仅需要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还需贴合当地的实际疫情。养殖户可以参考疫苗常见的推荐免疫程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科学性、规范化的免疫程序。

2.5强化技术培训

提升动物疫苗免疫质量,就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改善福利待遇,更好地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到基层开展动物防疫。对于现有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队伍,可采用会议、现场指导、培训等模式,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在短时间内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较强、吃苦耐劳的专业防疫队伍。在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明确疫苗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应该掌握不同疫苗的具体使用方法,减少因为防疫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引起免疫质量效果下降的问题出现。

2.6调查流行病学

首先,需要对接受免疫工作后的畜禽的健康状况加以了解,避免对生病、怀孕等情况的畜禽进行防疫。其次,在对新疫苗进行接种的过程中,需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注射,观察确定没有出现大面积过敏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注射。最后,需要对畜禽用药情况加以了解。严禁在动物注射以免前后的1周内对其喂食抗生素药物,避免药片之间相互排斥,导致免疫失败。

结语

动物免疫接种是一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系统性工作,只有保证疫苗的质量,免疫接种程序的合理,接种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合理性,养殖管理的科学性,才能够切实发挥疫苗的免疫特效,诱导机体产生更多抗体,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降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好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养殖安全。

参考文献

[1]田真,郑凯,田京汉.浅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原因[J].今日畜牧兽医,2012(10):64-65.

[2]郭春红,侯月梅.浅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11,38(4):12-13,15.

[3]曹华.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