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2017年至2020年7—14岁儿童蛔虫感染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镇雄县 2017 年至 2020 年 7— 14 岁儿童蛔虫感染调查 分析

陈广富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昭通 657000


摘要:镇雄县从2017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就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升人居环境,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7—14岁儿童蛔虫感染率作为国家卫生县城的一项指标,每年都要进行调查。现就镇雄县2017—2020年7—14岁儿童蛔虫感染率分析如下。

关键词:儿童;蛔虫;感染;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以食欲异常,脐周疼痛,大便检查有虫卵等为特征。蛔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产出的幼虫钻入小肠壁,然后经血循环移行至心和肺,由肺沿支气管上行至口咽部被吞下回到小肠,在小肠发育为成虫。经粪-口途径传播。蛔虫病感染者和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食用附有蛔虫卵的食物或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蛔虫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人群对蛔虫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较为多见。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轻者小儿仅有食欲不佳和腹痛,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严重的可引起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营养不良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为科学防治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调查方法

镇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采取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两所小学与一所中学,对学校(7岁-14岁)年龄组的学生进行大便标本采集,每份标本采集5-10g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查。

三、调查结果

2017年调查352人,阳性13人,阳性率3.69%,2018年调查354人,阳性2人,阳性率0.56%,2019年调查353人,阳性1人,阳性率0.28%,2020年调查254人,阳性0人,阳性率0%,见表1。


表1 镇雄县2017—2020年7-14岁儿童蛔虫感染情况

年份

检测人数

阳性人数

感染率(%)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合计

352

13

3.69

354

353

254

1313

2

1

0

16

0.56

0.28

0

1.22

四、结果分析

根据连续4年调查结果显示:镇雄县2017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7—14岁儿童蛔虫感染率从2017年度的3.69%、2018年度的0.58%、2019年度的0.28%、2020年度的0%,逐年下降。分析镇雄县成功控制7—14岁儿童蛔虫感染的经验是以下几点:

  1. 政府牵头,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自2017年镇雄创省级卫生县城以来,成立以县委书记为创卫指挥长的创卫领导机构,在政府的领导、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居民的卫生意识不断加强。

  2. 消除旱厕,规范卫生厕所管理。从2017年开始,到2019年消除了建成区所有的旱厕,政府多方资修建了32个卫生厕所,厕所一楼为商铺,以商铺养厕所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又提高了厕所的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建立起了厕所管理的长效机制。改厕成果显著,厕所卫生管理不断加强;

  3. 抓住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从2017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镇雄县所有学校都开有健康教育课程。镇雄县设有健康教育专家库,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有时学校老师自己上,有时请健康教育专家库里的专家上,这样通过全县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占全县人口比重20%教师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经学生带动家长,全县人民养成了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借2020年云南省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契机,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镇雄县爱国卫生工作进入高速推进时代。2020年云南省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是指: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管集市、常消毒、众参与。2020年镇雄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指挥机构。在政府的领导、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开展了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全县在各种场所大量建了公共洗手池设施,随处可洗手,所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达标,餐馆全面升级达标,人民卫生意识全面提升,镇雄县生活环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五、建议

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保持。蛔虫病的预防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教育部门继续将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等。疾控中心要定期进学校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宣教,定期进行蛔虫感染率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减少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感染,共同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两年连续集体驱蛔防治学生肠蛔虫病的效果观察[J]. 任景熙. 中国校医. 1992(06)

[2]通县地区851名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及药物驱虫疗效的观察[J]. 李铮,马红利,朱艳花,李玉直.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88(01)

[3]幼儿园儿童蛔虫感染情况调查[J]. 颜道慧,李俊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3(01)

6063f1c1a8973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