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试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纪伟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汽车中越来越大比例的零部件采购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比较复杂,虽然很多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是依然存在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风险。研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方法,既可以为汽车主机厂选择供应商提供参考,又能为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提供发现问题的工具,提升其质量管理水平。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整车质量提升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

1.1管理能力不足,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质量管理意识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活跃的中小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长期战略的缺失导致企业没有长远的眼光,为了开拓市场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管理层没有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因此也很难在认证过程中获得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提升,同时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企业的管理者比较顽固地停留在旧的检验型的质量意识上,没有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在质量管理实践中依赖于检验和抽查等老的质量控制手段,而非使用统计过程控制和测量系统分析这种比较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而且拘泥于具体的微观质量事件而非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进行质量策划和管控。例如,在课题调研中发现一家塑料内饰件供应商在其产品最终抽检时发现产品不合格率超标,这个批次产品的数量为两万个,由于抽检不合格,该企业也没有建立产品质量统计和追溯管理系统,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定位问题的源头,为了保证供货,该企业零时抽调大量员工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以达到主机厂质量要求,这样该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收到显著的影响。由于没有追溯和质量问题积累机制,对于下一批次同样的问题依然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途径。

1.2质量方针执行能力不足,没有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在现实中,企业即使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标准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第三方审核,由于执行能力的不足,导致重复发生的问题仍旧得不到有效解决,例如内部审核报告中提到工人并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在质量改进时工人并没有被进行相关培训或者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导致问题得不到最终解决。上述的问题实际出在企业的执行力上面,因为即使有完善的文件体系和计划体系但执行能力和执行力度对最终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持续改进作为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提到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的一个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精神。但在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中,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往往被忽视。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持续改进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软件”的作用,内部审核不能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持续改进面临障碍。例如在质量问题分析中不会科学使用FMEA(失效模式及失效影响分析)工具导致问题分析不充分,影响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

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外部环境角度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零部件的可靠性,这是一个多数主机厂力图规避的风险,同时,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在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影响作用越来越弱,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发现这个趋势,在质量保证能力上开始下大力气改进,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同时从汽车零部件的买家即主机厂的角度看,超过百分之九十八的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将质量保证能力列在第一优先度之列,作为采购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才是价格和企业其他优势。

2供应商管理体系研究

2.1做好对供货商的评定

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标准化的流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在供货商的评定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具有生产相关产品的资质,其次,应该对供应商的过程控制能力进行审核,确认其过程控制能力是否满足需求,还应该对供货商的市场口碑进行调查,调查其质量信用做的怎么样,不得使用市场质量口碑差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同时,需对其拟报价业务的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价其技术方案是否适合,然后对产品报价进行审核,同市场上的其它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其报价应该在合理的区间,最后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进行路试及完整的产品试验验证,确保产品设计和质量满足汽车企业的需要。

2.2做好产品质量检验

供应商的进货的检验过程中,应该根据质量检验的需要,采用科学的质量检验方法,能够将各种质量问题有效检测出来。过程检验是有效保证过程制造能力的手段,根据不同的零部件特性、工艺、设备、防错水平等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法,确保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终检是对零部件总成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是对整个产线的质量保证能力的一次检验,针对在终检发生点的所有问题应该有相应的闭环整改。同时,对于新品量产前期阶段,应该实施加严的检查项目,具体的检查项目及频次也需要供应商与主机厂共同确认,例如在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品投产的初期我们会要求供应商实施GP-12检查(早期次品遏制),确保供应商向主机厂提供稳定、可靠质量的产品。

做好对供应商质量的审核工作。通过对供应商质量审核工作的开展,能够客观、公证评价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这对供应商的质保能力和持续改进产品能力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供应商质量审核按照审核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体系审核、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对每种审核过程都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对供应商生产质量水平有一个综合、公证的评价,在遵循PDCA方法的要求下开展审核工作。

2.3供应商做好质量改进工作

随着汽车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使用供应商的零部件,采购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客户质量投诉有九成以上和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相关。这需要主机厂和供应商共同做好质量改进工作。汽车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售后信息,定期发布相应的数据,如发现某一产品售后问题较多时,应成立问题攻关团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例如某一车型首次采用国产化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车辆售出后有较高比例抱怨转向时管柱发卡,手感不好,调查发现,蜗轮蜗杆的啮合间隙较出厂时变小,导致启动力矩变大。进一步对比合资品牌同类产品发现,由于涡轮盘(表面为尼龙材料,具有吸水性)的存贮周期不同,合资品牌涡轮盘经海运到达国内,周转时间长,尼龙材料充分自然吸水后才用于装配,而国产EPS管柱的尼龙盘也是国产,周转时间较短,装车后,尼龙材料缓慢自然吸水,导致蜗轮蜗杆啮合间隙相较于生产时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了客户的抱怨。查明原因后,国产涡轮盘生产后采取人工煮水,提高其含水率再装配,最终解决了此问题。同时,供应商应自行建立一套针对售后退赔件的分析、统计、改进流程,形成良好的自我改进体制。

3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人们对于整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供应商零部件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零部件质量水平,提供让用户满足的整车。

参考文献:

[1]张永见.基于故障索赔的汽车品质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11-12.

[2]吴沛.管好供应商,才能管好供应链[J].经营管理者,2016,(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