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闫建伟

睢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 睢县 476900

摘要:目前,玉米在我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玉米的种植历史很久远,分布的范围也很广,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从自然条件来看,西北地区相对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同时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玉米种植时期常常发生大量的病虫害问题,不仅对玉米植株健康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还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种植户的收入,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1玉米种植发展概述

玉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是异花授粉雌雄同株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当前玉米种植分布于30°-50°维度间,我国玉米产区主要为华北东北地区。我国种植玉米已有数千年历史,种植玉米主要推广引进品种,结合人工选择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玉米在总口粮消费中占约5%,玉米主要消费渠道是饲料,世界谷物总产量中玉米居于第二位,玉米是中种植最广泛的谷物作物,其产量一半以上用于转换为人类必需家畜产品,玉米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宜为工业原料的作物。玉米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随着农业加工业发展,世界对玉米需求量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玉米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64%,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明显。近年来玉米种植总体趋势是种植面积稳定,总产量不断增长。玉米在我国栽培约有4700多年,由于产量高,适应性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营养丰富,具有食用饲用价值,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我国对玉米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异大,要根据本地土壤质地选择适宜的品种。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有了新的突破,主要技术有肥料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我国适合玉米种植的地区通常在温度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北与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在自然环境下如不能养护好易出现染病的情况,玉米螟是植株中感染力较大的病毒种类,感染病毒后会导致玉米大量减产。

2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

我国玉米病虫害的地区分布我国玉米主要分为春玉米与夏玉米两茬,春玉米一般分布在以下几个范围:东北早熟玉米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东北部,在此地区的春玉米一般易患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辽宁、华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在此地区的春玉米易患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西南春玉米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在此地区的春玉米易患纹枯病、灰斑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普通锈病;西北地区的新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的春玉米易患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疯顶病。夏玉米一般分布在黄淮海中部和南部地区、京津塘地区、山西南部、陕西中部,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茎腐病、褐斑病,次要病虫害有矮花叶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穗腐病、粗缩病、苗枯病、鞘腐病、细菌性病害。

3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农民大多都有种植玉米的经验。玉米总产年均增长率居于作物之首,集食用饲用于一体,提高玉米产量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病虫害不能一概而论,它既包括玉米病害,还包括玉米虫害,这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两种不同因素,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玉米病害和玉米虫害的种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防治于未然。

3.1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病虫害,玉米叶片呈现水浸状的青灰色斑点是发生初期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大斑病在长时间作用下最初的青灰色斑点就会沿着叶脉两端不断扩展延伸最终形成叶片中心是黄褐色,边缘是褐色的梭形大斑,这种大斑可覆盖到(10-20)cm×(1-3)cm左右的面积范围。如果在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大斑病的侵害面积更广泛,玉米叶片的正反两面会产生大量的灰黑霉层,严重影响着玉米的正常生长。一旦这些病斑连接成片便会造成玉米植株的枯死,使得玉米作物无法健康成长。防治措施: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同时,种植的时间要避开种子发病期,并清理干净土壤中的杂草后添加肥料,但肥量要适量,以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雄后,当田间病株率达30%以上,病叶率达20%时,可选用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酯防治。

3.2青枯病防治措施

青枯病与大斑病有所不同,青枯病是大部分植物都可能会出现的疾病。当玉米患有青枯病时,玉米的颜色就会变成淡褐色,整棵玉米没有重量,玉米内部干枯,毫无水分,空心触感。目前,已知的青枯病发病原因是水分过多,破坏了玉米根部的水分平衡,影响了玉米的健康。青枯病的发病期一般处于玉米的灌浆末期,这个时期内,如果玉米出现青枯病,那么农民将会面临极大的损失。因为,在玉米灌浆末期,青枯病的爆发会使得玉米直接死亡,没有挽回的余地。防治措施:目前,主要用瑞毒蜢锌粉剂稀释后再大面积喷洒玉米。在夏季雨水较多的天气中,喷洒瑞毒蜢锌粉剂后应该注意及时排水,若排水处理不当,瑞毒蜢锌粉剂中的化学物质将流入土壤中,破坏土壤成分;也可用25%的叶枯灵和25%的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58%的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在喇叭口期喷雾防治;此外,一旦发现有植株感染了青枯病,可用400倍的甲霜灵或500倍的多菌灵灌溉根部,每株植物用量为500mL。

3.3玉米螟防治措施

此类虫害为破坏玉米植株危害性较大的虫害之一,外形为12mm左右长度的飞虫,腹部末端较细,触角及翅膀呈灰褐色,该类虫害的主要攻击目标为植物的叶子和花部分,从茎杆钻入,从而向上一直威胁到植物的穗。对于此类虫害的防治,也主要从植物种子的质量方面入手,尽量选择抗病力和生命力较为顽强的种子,若还是感染虫害,便需要借助50%辛硫磷溶液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深入驱虫,此类药物不需要喷洒,直接向植物心叶部分灌入即可。防治措施: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螟虫,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一旦发现玉米地有螟虫,首选生物防治,如生物防治效果不佳,可采用化学防治,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为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浇灌心叶,将辛硫磷颗粒或Bt乳剂100mL和6kg细沙混匀后撒向玉米的心叶上,也可选用虫酰肼或康宽防治。

3.4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措施

瘤黑粉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玉米感染瘤黑粉病的主要原因有3点。1)种植人员缺少种植经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大量施肥,导致玉米含氮量较高,从而感染了瘤黑粉病。2)土壤中存在的瘤黑粉病菌有着一定抗寒性,能够长时间潜伏在土壤里,玉米种植后,会使玉米感染瘤黑粉病。3)玉米种植人员没有对瘤黑粉病进行有效防治。针对以上情况,要重视瘤黑粉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措施:种植人员在防治瘤黑粉病时,要及时处理带有瘤黑粉病菌的田地,同时可用15%的三唑酮乳油或辛硫磷药剂拌种,并在玉米叶上进行喷洒三唑酮乳油和辛硫磷药剂,有效防治瘤黑粉病。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为了进一步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和虫害,及时发现隐藏的玉米疾病,并且采取生物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另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谨慎的选择玉米种子,提高玉米自身的抗病性,适时播种,避开容易患病的时间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玉祥.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100.

[2]刘金祥.初探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33.

[3]李小鹏.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