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管理线损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配网管理线损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林根固 陈刚毅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 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电力供应与检查设备被应用于电力企业,这在提高供电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加大了用电检查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我国的电力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展现出全新的姿态,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人民生活以及各企业运行的用电需求。供电线损问题一直困扰着用电企业,供电企业每年由于线损问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键词:配网管理;线损;影响因素;对策

1 浅述线损的主要类别

线损按种类可以分为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和定额线损等。理论线损是在电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网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其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为技术线损;管理线损就是在电力营销运作过程中,各种计量装置与表计的误差和人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又可称为可控损失。统计线损又称为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其是根据购、售电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差值,即供电电量与售电量两者的差值,它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唯一依据。统计线损等于理论线损与管理线损之和。定额线损也称目标线损,其是根据电网线损历史水平,当前实际水平,结合下一考核期电网结构,负荷潮流变化等预测以及线损控制措施安排所测算出的,经上级批准作为对线损控制责任部门考核目标的线损率,它是电力企业为减少损失而设定的目标。

2 影响配网管理线损的主要因素

2.1考核执行力度不足。线损管理存在营销单一管理,没有形成部门联动机制,线损管理考核等制度不健全规范,形成线损管理责任不明,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局面,导致线损管理工作难有实效。

2.2营销工作管理不到位。抄表核算收费是用电营销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抄表、核算过程中的差错引起损失,直接影响到线损率的统计,造成台区线损持续偏高、飘忽不定,是线损管理工作的重点因素。

2.3电力客户违章用电、窃电引起电能损失。电力客户为了个人利益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隐蔽高明的手段,通过插接窃电、绕过计量装置接公用电线,造成电量的流失,线损的异常。

2.4大型商住小区入住率偏低,公用变压器轻载运行,空载损耗偏大,无功补偿不足,台区线损异常严重。

2.5计量管理引起电能损失。由计量装置安装工艺不规范引起的损失,和日常计量管理不严谨,未能确保计量设备稳定准确运行。

2.6自动化应用不够深入,没有定期对自动化终端进行巡查检修,导致自动化终端出现故障未能及时修复,造成自动化取数的准确性降低。

2.7电网漏电引起电能损失。主要是针对山林较多、雷雨多发地区,部分低压线路穿越林木作物区,树木、蔓藤缠绕,导致导线保护层破损漏电,增大台区损耗及危及用电安全。

3 浅议优化线损管理的有效对策

3.1明确线损管理定位

在开展改制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明确线损管理工作的定位,将其纳入到供电公司日常工作的重要行列,提升到战略高度,引起供电公司领导及基层人员的重视,并围绕着线损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讨论。要将线损作为项目管理,为使得工作落实到位,应积极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关注线损管理,从根本上促进线损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3.2做好电网结构的合理规划布局

首先,做好供电线路半径的合理规划,结合实际,做好供电电源位置选择,可以有效缩短供电半径。例如在城市地区,电源点设置应相对密集,容量要大,半径要短;针对农村地区,电源点设置容量要小,半径要短,分布应较密集。与此同时,在进行供电半径规划时,还应考虑供电稳定性、负荷密度等因素,针对10kv线路,需要结合上述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并注意留有一定的余地。针对380V线路,在进行供电半径规划时,应结合电压允许偏差值来加以确定。同时在线路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采取多级串供线路,可以有效减少迂回供电,降低线损。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导线截面积,结合选现有的电网拓扑结构,使其进一步完善,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

3.3 建立相关的配网线损管理体系

首先,供电企业要组建相关的线损管理体系,可以通过组成管理小组监督企业的各单位工作情况,降低线损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可以对线损实施目标管理,通过与其有关的指标和理论计算等开展管理工作,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严明个人职责,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做到逐层了解,还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实行考查制度。同时,相关负责人要定期开展会议,对近期发生的线损情况和解决情况进行了解,再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考核条例,将电力企业中与线损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与线损的情况挂钩,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等进行一定的奖赏,对表现较差的单位和员工做出批评等惩罚。在解决线损问题的过程中,要对线损出现的问题进行计算,实时掌握线损存在的差别,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4 展开线损分析与计算指导工作

为了更好的控制配网线损问题,要加强日常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线损分析工作,并在分析之中找到配网线损的成因与规律。此外,为了提高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能力,还要找到电网中的漏洞,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配网线损和电网漏洞之间的关系。同时,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还受到不法行为的威胁,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隐蔽的手段,偷电窃电,从而促成了大量的无功率耗损,这不仅会给供电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还会加剧电力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3.5 加强用电负荷监管

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监控负荷情况,调整三相负荷,尽量使各用户均衡接入三相线路中。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现象,负载损耗会更加严重。过于严重的三相不平衡状况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整加以控制,因为前文提到的居民用电的各种特点,这才造成了额外线路损耗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三相负荷的不平衡现象。因此,以上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造成的配网线损是可以通过加强用电负荷监管来避免的。

3.6 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

电力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作为降低线损的基础,提高他们的专业和职业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应克服畏难情绪,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不能只依赖于新技术及新方法降低网损,而忽略了人员和管理的作用。

另外,应引入工作人员激励机制,该措施十分重要。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必须以建立一个科学的电网线损管理体系为基础,可以分级管理线损,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对使电力企业线损有所降低,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作人员有所奖励,同时,对于使线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工作人员,给与处罚。线损管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达到使线损降低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网电能损耗作为我国对相关部门中技术指标是否合格的一种衡量内容,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设计质量、经济管理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引进新型技术,加大线损管理的力度,避免电网出现过多的损耗,从而对促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游.供电管理中的线损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3)

[2]高雨.农网线损管理的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

[3]李浩铭.浅谈配网的线损管理与节能降耗[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0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