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 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童慧芳

新洲区中医医院,湖北新洲, 4314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儿童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检验中,观察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引言:

儿童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还未完全,在对疾病的抵抗力上还存在极大的不足。自然,在社会环境越加复杂化的今天,一旦外界病原菌入侵,就很容易诱发感染性疾病[1]。手足口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科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多数手足口病在发生早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其难以及时就医。同时,在就医后,患儿检查的过程中,也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这就会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加大。在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中,不少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存在明显的变化。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1到10岁,平均年龄(6.42±2.12)岁;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你18例,年龄1到11岁,平均年龄(6.15±2.22)岁.

纳入本次研究的手足口病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选取研究对象无其他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该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两组研究儿童的年龄、性别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2mL作为研究样本,并放置于EDTAK之中,并且进行抗凝干预。在混合均匀后,对样本行血常规检查。在检查时,选取日本东芝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按照说明书来进行。在免疫球蛋白检查时,运用德国申能公司生产的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实施;在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时,依据试剂盒的相关要求,采取透射比浊法进行。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其中,IgM是指免疫球蛋白M;IgG是指免疫球蛋白G;IgA是指免疫球蛋白A.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6052c87a73848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检验中,观察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免疫球蛋白比较中,观察组的IgM高于对照组,IgG与Ig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2组儿童的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6052c87a73848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组别

例数

超敏C反应

蛋白(ug/mL)

免疫球蛋白(g/L)

IgM

IgG

IgA

观察组

40

10.36±4.20

1.80±0.44

8.02±4.12

0.62±0.22

对照组

40

1.35±0.22

1.02±0.22

14.56±5.23

1.24±0.41


3讨论

在社会环境复杂化的状况下,各种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诱发率提高。而儿童本身处于成长阶段,其各项功能尚未完全,自然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发生多种多样的疾病。其中,手足口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在发生后,会使得患儿有体温升高、头痛、发烧、唇部溃疡等现象,其中,以体温升高较为常见[2]。在就诊时,患儿缺乏完整的表述能力,自然对某些体征无法及时告知,医生容易将其与普通的发烧混淆。在治疗措施不当时,随着时间延长,患儿病程延长。如果病情较轻,且患儿自己的抵抗力较好,其自行恢复的可能性较高。但如果患儿本身病情较为严重,其可能会诱发心肌炎、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在这种状况下,临床必须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检出加强重视。在当前的研究中发现,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这与夏季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3]

在实验室研究中指出,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后,儿童的体液免疫答应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其中以免疫球蛋白较为关键,其多是由浆细胞释放出来,对病菌侵袭存在较强的抵抗作用,还具有激活补体、调理以及中和的效果[4]。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C反应蛋白,其多出现于血浆之中,在正常状态下,低于10ug/mL,组织损伤越加严重,其水平越高,从而诱发炎症反应[5]。在本次研究中,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较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论证了其运用于临床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永聪,姚叶珊,林珠,赖有行.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名医,2019(12):119.

[2]程朝晖.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探讨[J].名医,2019(10):33.

[3]朱葵花.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水平在小儿手足口病诊疗中的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48+50.

[4]倪海萍.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179.

[5]陈楠,任冲.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