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理模式在药房配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微管理模式在药房配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谭敏贤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 528500

摘要:目的 探讨微管理模式在药房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药房从2020年1月开始在配药管理工作当中融入了微管理模式,对比微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取药等候时间。结果 微管理模式实施前(2019年7月~12月),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21%;微管理模式实施后(2020年1月~6月),药房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07%,较实施前更低(χ2=12.956,P=0.001)。微管理模式实施后取药等候时间要明显短于实施前(t=55.664,P=0.001)。结论 在药房配药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微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并缩短取药等候时间,能够提升药房服务质量。

关键词:微管理;药房;配药;差错事件


药房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其服务质量会对医院服务口碑产生直接影响。在药房日常活动中,配药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药房日常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配药高峰期,配药药师由于工作压力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配药差错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为了进一步改善药房配药管理质量,我院药房从2020年1月开始在配药管理工作当中融入了微管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在药房配药管理过程中应用微管理模式。选取微管理模式实施后(2020年1月~6月)药房配药处方17870张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微管理模式实施前(2019年7月~12月)方17201张作为对照组。微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药房人员岗位(包括2名主管药师、10名初级药师以及6名药士)并未发生变动。

1.2方法

对照组(微管理模式应用前)开展常规管理,以药房制度为导向,严格执行“四查十对”。药房工作人员根据主治医师所开处方合理配置药物,对处方进行核实,规范包装,并将药物发放给患者。做好日常药效登记以及药品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处方,及时归纳并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微管理模式应用后)应用微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药房布局优化。对药房内药架布局进行重新规范化,编制药架号码,对药品放置位置进行分区,包括口服药物、特殊药物、中成药、外用药物等。各区域内药物再根据药品类型、作用等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同一类型药品具体位置并固定,确认后不得随意变动。然后制作专门配药标签,让药方人员配药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药物[2]。(2)加强入库管理。在药品入库过程中,需要出示详细地清单以及发票,由药师对药品质量情况进行核实,质量满足要求后方能入库。在药物存储过程中要满足药品储存温度、湿度等调节,防止药品失效。(3)药品信息优化。关注相似名称药品、双规药品以及多剂型药品情况,对以上类型药品进行细致分类,贴上专门标签,避免混淆。一些药品名或外包装相似药品可隔开放置。新药品信息及时更新于药房信息栏,并做好相关记录。(4)建立责任机制。药房内部建立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安排不同人员分别管理某一类型药架,定期整理药架,保证药品整齐、规范摆放,防止出现配药措施。一旦出现问题,追究具体负责人,要求其进行整改,不断提升配药管理工作质量。(5)排班优化。对以往药房常规排班进行优化,转变为弹性排班。主管药师根据不同人员业务熟练度、工作习惯等进行合理搭配,尽可能做到互补。配药高峰期可适当增加人手,共同分担工作压力,防止个别人员过度疲劳,以保证工作效率及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6)定期开展内部培训。药房内部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针对配药管理进行业务技能强化,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充分关联起来,起到督促作用。定期开展总结性会议,对阶段性配药管理工作成果以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另外,比较两组取药等候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以Epidata3.1完成数据录入,并以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配药差错事件情况比较

实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0.07%)较对照组(0.21%)更低(χ2=12.956,P=0.001),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组别

数量错误

规格错误

种类错误

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17870)

5

4

3

12(0.07)

对照组(n=17201)

16

12

8

36(0.21)

χ2




12.956

P




0.001

2.2两组取药等候时间比较

实验组取药等候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t=55.664,P=0.001),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取药等候时间对比(x±s ,min)

组别

取药等候时间

实验组(n=17870)

4.28±2.52

对照组(n=17201)

5.89±2.89

t

55.664

P

0.001


3.讨论

配药管理是药房日常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配药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会对患者用药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于医院形象以及口碑建设是不利的。虽然药房药师对配药工作都十分重视,但在配药高峰期,迫于工作压力以及疲劳等因素影响,药师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配药差错事件[3]。这就要求药房对配药管理流程、细节进行优化,尽可能缓解药师工作压力,进一步提升配药质量。

本研究中,实验组应用了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0.07%)较对照组(0.21%)更低(P<0.05);且实验组取药等候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朱爱丽报道结果一致[4],说明通过应用微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药房配药管理质量。微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强调注重细节,通过改善细节来解决问题。在微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药房各人员相互配合,以责任机制为导向,将责任落实到人,以发挥督促作用。通过药房布局优化、加强入库管理、药品信息优化等举措,对之前配药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将细节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配药效率以及质量。通过弹性化排班,缓解药师工作压力;通过定期培训总结,不断提升药师业务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在药房配药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微管理模式可降低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缩短取药等候时间,可进一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细梅.西药药房配药现存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3):180-181.

[2]侯英鸽.药房微机化管理后门诊调剂差错分析与预防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128-129.

[3]王晋平.浅谈医院药房的药剂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9):3995-3996.

[4]朱爱丽.微管理模式在药房配药差错事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