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的应急护理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神经内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的应急护理管理

汪琦 张文静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延安 71200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科作为神经内科普通病区,从落实相关政策性文件、病区管理、患者及陪护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四个方面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病房的护理管理,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实现了患者及医务人员“零感染”。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在抗疫前期,湖北省武汉市主战场取得了决定性成果,随着国外疫情“大爆发”,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向国外,但就全国来看,区域性小范围爆发仍时有发生且无症状感染者居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的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医院是收治病人的主战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主要阵地。相较于其他科室,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年龄大,容易出现偏瘫,容易出现因精神异常导致的自伤,呼吸困难、进食呛咳风险性高等[3],安全隐患极大,需要大量人力资源配置,包括护理人员、陪护人员及康复理疗人员,同时根据患者神经受损不同,还会应用一部分康复理疗器械及仪器。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让防控措施有效运行,护理管理尤为重要。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时刻警钟长鸣,保持战时状态,确保医患健康,保障患者顺利康复。从疫情爆发初期到现在的常态化防控,我科作为神经内科普通病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切实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实现了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零感染”,现将疫情期间应急护理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性文件

1.1加强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和医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口罩佩戴规范率和手卫生正确率[4]。加强院内各类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全员培训,由科室负责人落实具体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医生、护士、保洁人员、后勤人员、患者及陪护,培训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知识、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知识、诊治方案,院感防控应急预案,发热患者就诊,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转运,防护用具使用,消毒剂的配置使用,新冠标本采集、运送流程,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冠病毒感染专家共识,医疗废物处理,日常生活防控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的最新进展、疫情发展等。全院医护人员下载网上继续教育APP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学习后并进行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和防控意识。对于可操作的项目,如穿脱防护服、鼻咽拭子的采集,要求必须人人掌握并熟练操作。

1.2应急演练

为强化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置能力,科室多次组织应急演练,如“普通病区发热患者新冠待排”应急处置演练等,在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不断筑牢疫情防控线。

2、病区管理

2.1加强门禁管理

病区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由专人在病区出入口处把守,配备电子体温枪、75%酒精消毒剂。对进入科室人员测量体温,手卫生消毒,进行信息登记,流行病学筛查。患者进出科室查看手腕带,陪护查看陪护证,做好进出科室人员排查,守好病区第一道防线。

2.2病区消毒管理

2.2.1落实空气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病房无人时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消毒时,锁好病室门并悬挂“正在消毒,请勿进入”的警告牌,防止他人误入造成伤害。治疗室每天由大夜班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1小时。

2.2.2加强物体表面消毒每日由专人用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500㎎/L)对地面、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等耐腐蚀物体表面喷洒擦拭2次。当遇有被患者体液、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先用含有效氯2000㎎/L的消毒剂喷洒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洁。对于患者使用的理疗仪器、血压计等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每天≥2次。

2.2.3工作人员衣物消毒每日上班工作人员下班时将工作服挂于指定区域,由夜班护士对衣物进行紫外线消毒。

2.3预留隔离病房

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要求普通病房应设立应急隔离病房[5],在靠近病区出入口处设立两间隔离病房,方便疑似或确诊病人的安置和转运。

3、患者及陪护管理

3.1核酸检测

所有要办理住院的患者及其陪护均需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且无流行病学史方可收住入院,同时还需患者或陪护签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承诺书》。

3.2实行“一人一陪护”制度

对于生活完全自理康复期的患者,可不留陪护,但对于急性期及危重症患者,可适当留两名陪护,陪护要相对固定,不轻易换人。患者佩戴身份识别手腕带,陪护发放陪护证,陪护证上信息要与本人身份证信息一致并注明患者床号和姓名。

3.3体温测量

常规监测患者体温4次/日,陪护体温2次/日。电子体温枪测量体温≥37.3℃者,给予水银体温计复测,如体温仍≥37.3℃,由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再次询问流行病学史及分析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必要时做胸部CT或再次复查核酸。

3.4加强宣教

3.4.1口头宣教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宣教单》专科教育栏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自我防护”条目,主要宣教内容包括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的方法,减少人群聚集,不到其他病房活动,病房每日通风以及减少或避免探视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陪护的理解。

3.4.2视频宣教为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利用床旁智能照护系统,将院心理护理专业组制作的视频“图文并茂的大众健康处方”、“五个音乐疗法音乐”、“医用口罩佩戴方法”、“七步洗手法”上传至床旁平板,让患者在特殊时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疾病早日恢复。

4、工作人员管理

4.1自我健康管理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信息表”,每日测量体温2次有登记,是否有发热、咳嗽史。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护士长。在新冠疫情初期,科室抽调一名护士在高速路口进行疫情排查,该护士结束此项工作后在家自我隔离观察14天,无任何异常情况后回岗上班。

4.2休假管理

疫情初期,取消一切长假,全体护理人员返回原地待命,不得随意外出,护士长根据病区患者人数及患者病情轻重情况,进行弹性排班。随着疫情情况明朗化,恢复正常休假,但在休长假期间需做好行程及健康情况报备,尽量不去疫情高风险区域。

4.3培训管理

为减少人员聚集,按年初培训计划将各类护理培训改为线上培训,由护理部统一录制视频,发送学习链接。科室人员自行学习后截图发送至微信群,培训后用问卷星进行考核。科室质量分析及不良事件讨论均转为在微信群进行。线上培训或讨论,既有效践行了疫情防控措施,也不会占用工作人员休息时间,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WHO.StatementontheSecond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OutbreakofNovelCoronavirus(2019-nCoV)[EB/OL].

(2020-01-30)[2020-03-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EB/OL].(2020-01-20)[2020-03-05].

[3]王琨.试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90-191.

[4]吴欣娟,郭娜,曹晶,等.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4):500-503.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通知[EB/OL].(2020-01-22)[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