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谢振海

平桂区沙田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2809 广西贺州市


摘要:现阶段,草鱼养殖经常受到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等常见疾病的影响,该病症在夏季高温阶段发病率较高,且极易造成死亡。如何更好的防治草鱼常见疾病已成为相关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方法,在养殖场做好防治技术,从而实现健康养殖,切实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草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前言:常见的草鱼疾病种类较多,而造成草鱼死亡通常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而导致的持续性死亡或大量死亡,不是一种疾病就能引发的。因此,广大水产养殖者在对草鱼疾病予以防治时,可以使用药物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正确诊断

草鱼如果在养殖中出现大量死亡,那么就会呈现出头背发黑的现象,在实际预防时,很多养殖人员采取一些药物。一般而言,引起这一特别症状出现的疾病涉及到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以及病毒性出血病等,镜检过程中,有时无法检查到寄生虫,有时也会检查到,若在无法检查到时使用杀虫剂,极易造成草鱼大量死亡。所以,草鱼死亡后应借助显微镜加上肉眼观察进行防治,不能盲目杀虫,使草鱼死亡的诊断更加准确,再展开针对性下药,防止更大量的死亡。下面本文将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展开更深入的分析,以此为草鱼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作为鱼种养殖过程中一种具有较大危害性、流行广泛的病毒性疾病,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一般流行在25度以上的水温中,多发生在6至9月份,8月为流行高峰期,草鱼从身长2.5厘米至15厘米都会发生这种疾病。可以采取草鱼免疫疫苗对该病展开预防,治疗过程中以降低草鱼应激、创造良好环境以及改善底质量、水质为主,通过内服多糖类免疫增强剂或中草药,降低草鱼的死亡几率,提高草鱼的抗病能力与免疫力。

2.1病原:多因草鱼呼肠弧病毒而引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2.2病症:可分红肌肉型、肠炎型以及红鳍红鳃盖型三种。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如果草鱼口腔充血说明其已发生病毒性出血病。

2.3并发症:其还会与肠炎病、赤皮病以及烂鳃病一同发生。

2.4建议防治处方: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将聚维酮碘溶液洒在池中,次数为1至2次,如果水质过肥,需要提前使用强氧化制剂进行改善。同时,内服5至7天的复合多维制剂与氟苯尼考,等草鱼病情稳定,为了防止水质恶化导致草鱼病情反复,可以使用乳酸菌或EM菌改善底质及水质。

2.5特别提示:首先,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另一个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肠炎型病毒性出血病,这种病一般表现出肠道有黄色粘稠脓液且充分发红;其次,确认草鱼患上该病时,要注意禁止采取强刺激性药物治疗,更不能在治疗时使用外用杀虫剂。

3草鱼烂鳃病

草鱼烂鳃病也是常见鱼病的一种,具有病程长、传染速度快的特点,一经发病控制难度较大。草鱼养殖引发此病,多因为池塘缺氧、水质突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大大阻碍了草鱼的养殖。

3.1病原:柱状黄杆菌、嗜纤维黏细菌就是引发草鱼烂鳃的主要病原。常见烂鳃包括寄生虫导致的细菌性烂鳃与细菌性烂鳃两种,寄生虫包括杯体虫、指环虫、斜管虫以及车轮虫等,寄生虫引发的细菌性烂鳃极易引发草鱼持续性或大量死亡。

3.2病症:草鱼患烂鳃病最常的病症就是离群独游、头部与身体会变黑、停止吃食或食欲不佳等。剪开患病草鱼鳃盖,部分呈现块状烂鳃,也会有明显的镶泥边缘带存在于鳃丝边缘,有的鳃盖呈现“开天窗”且表皮腐烂,有的鳃部出现白色或紫红色,严重草鱼还会缺损鳃丝,鳃丝末端溃烂,患病鱼游动在水体表面,水面中会露出患病草鱼的尾鳍。

3.3并发症:经常与肝胆综合病及肠炎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一同发生,也会与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同时发生,另外也有同一池塘内,患有烂鳃病草鱼与病毒性出血病草鱼并发的情况。

3.4建议防治处方:

(1)防治烂鳃病与病毒性出血病并发:依据防治病毒性出血病的方法展开防治。

(2)防治烂鳃病与肝胆综合症并发:将复合多维制剂与保肝护肝制剂添加到内服药物中,予以防治。

  1. 防治烂鳃病与赤皮病并发:几乎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的方法一致,但应加强对改善底质或水质时化学与微生物改良剂的应用。

(4)防治烂鳃病与寄生虫病并发:当对患病草鱼进行镜检时,若检查出寄生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开展治疗,先采用外用杀虫剂,将硫酸锌粉用在鳃上感染杯体虫时,再依据细菌性疾病防治方案展开详细治疗。

(5)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当对患病草鱼进行镜检时,若没有发现寄生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治疗。将外用杀菌剂泼洒于全池,第二天内服维生素K3粉与恩诺沙星,并全池泼洒戊二醛。

3.5特别提示:

针对鳃丝溃烂缺损、鳃呈白色或紫红色且未检出寄生虫的草鱼,应禁止使用外用杀虫剂。当鳃呈现紫红色、出血比较严重可以使用复合多维制剂进行内服。对于草鱼有严重的鳃丝末端溃烂可以对底质或水质进行改善。一般来说,2龄大草鱼鳃上容易发生杯体虫寄生导致的烂鳃病。

4草鱼赤皮病

在养殖过程中草鱼,草鱼赤皮病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种疾病,也可以称为出血性腐败病。在2至3龄大草鱼身上极易患此病,当年鱼也时有发生,并且会与烂鳃病、肠炎病并发。在我国各地区草鱼养殖区域,草鱼赤皮病一年四季都会流行,而流行旺盛期通常在25度左右的水温中。

4.1病原:该病经常由寄生虫的寄生或机械损伤引发,也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发。

4.2病症:患病草鱼自身会呈现大片发炎、充血以及鳞片脱落,鳍条间腐蚀严重。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会呈现体色发黑。

4.3并发症:经常并发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烂鳃病以及肠炎病。

4.4建议防治处方:内服一个疗程的氟苯尼考与维生素K3粉,全池泼洒外用杀菌剂;与寄生虫病并发时,可以优先杀虫再遵循上述方法开展治疗;与肝胆综合症并发时,可以为鱼服下多维制剂与保肝护肝制剂;与病毒性出血病并发时,可以为草鱼采用治疗病毒性出血病的手段,此过程中不适合采取本法救治。

4.5特别提示: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底质与水质改善时微生物与化学等药物的使用情况。

5草鱼肠炎病

作为草鱼养殖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在18度水温中较为流行,高峰期为25度左右,从鱼种到成鱼都会发生此病,经常并发赤皮病与细菌性烂鳃病。

5.1病原:通常是因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草鱼患得此病。

5.2病症:患病草鱼腹部膨大且肛门红肿,从养殖池内提起鱼时,有黄色粘液从肛门口流出。对病鱼进行解剖后,肠道有明显的充血发炎或肠道膨胀并且还会流出脓液。

5.3并发症:经常与肝胆综合症及赤皮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并发。

5.4建议防治处方:内服一个疗程的复合多维制剂与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再于全池泼洒外用杀菌剂。

5.5特别提示:若病鱼确诊为肠炎病,不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需要停食2天,再对其予以药物治疗。

6草鱼肝胆综合症

随着配合饲料的推广,草鱼肝胆综合症就此诞生,其属于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以肝胆疾病为主,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以及发病面积广等特点,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因为缺少微量元素、维生素或滥用药物、饲料蛋白含量过高以及水体环境恶化,就会损害到草鱼的胆囊、肝脏,这时草鱼就会患得此病。

6.1病因:一般来说,维生素缺乏、水质败坏、不体中有毒物质太多、投入饲料过量以及养殖密度大都会引发草鱼患得肝胆综合症。

6.2病症:草鱼在养殖中若是患有肝胆综合症,就会出现以下症状:上窜下跳不吃食,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而且此鱼内脏肿大,颜色异常,鱼尾还会发白,内脏与豆腐相似,十分易碎。

6.3并发症:草鱼肝胆综合症会同时与病毒性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以及肠炎病一并发生。

6.4建议防治处方:水质可以采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实施改善,加上内服复合多维制剂与保肝护肝制剂均可有效治疗草鱼的肝胆综合症。

6.5特别提示:在养殖草鱼过程中,肝胆综合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只有周期定期预防才能更好的防治此病。肝胆综合症以变色、肿大为主要症状,如果草鱼肝胆呈现暗绿色,说明草鱼已中硫酸铜之毒。

结语:

综上所述,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防治草鱼常见病,就必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在鱼病发生后,要及时正确诊断,根据养殖池内的水质、病源等详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从而实现养殖业的增收。

参考文献:

[1]陈见春,朱德平.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7):37.

[2]张克烽.草鱼春夏季常见疾病防治技术[J].河南水产,2016,(1):9-10.

[3]王玲.草鱼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探究[J].福建农业,2015,(6):142.

[4]刘朋,董济军,侯仕营.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下养殖水体的营养元素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04):467-474.

[5]赵芳杰,于瑾,胡金春,毛泽楷,叶霆,史文竞.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案例分析[J].科学养鱼,2020(12):78-79.

[6]况文明,唐仁军,薛洋,周月朗,钟云飞,陈拥军,林仕梅.池塘两种养殖方式下草鱼的营养差异[J].水产学报,2020,44(12):2028-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