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管理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如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管理效益

孙学荣

32091119910721****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的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项目不止多、大,而且更是慢慢呈现高、新、奇的特点,这就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及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建筑项目的角度从探讨了在建筑项目工程中加强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以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系统、完善、科学化的管理效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建设管理;管理效益;工程建设项目

引言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应该系统地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如今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便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准确的定位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交叉点,促进三方利益得到保障

  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业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众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从而决定了在项目管理实施阶段,施工方与业主方、建设单位存在较多的项目管理交叉点。但由于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的不同,容易造成管理上的障碍,进而对工程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进度控制管理上,施工方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依据施工合同交工日期,细化工期计划,责任到人,确保工期目标的按时实现。而在这一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来说,会因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提供原材料时间和进度款支付等问题影响工程进度,进而与建设单位之间引发矛盾,影响建设效益。因此,如何准确定位三方项目管理交叉点,并进行协调、组织管理,是促进三方利益得到保障的关键。

  目前,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来看,施工方与业主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交叉点主要体现在:①进度控制;②成本控制;③质量控制;④安全管理;⑤合同管理;⑥信息管理等。基于施工方在项目管理的角度,应通过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来协调这些交叉点的管理:

  1. 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施工合同是保证建设工程经费支出合理的最基本保障,是把建设项目风险降低到最小的最有效手段,直接影响到双方的经济利益。为能在签订合同时保证发包方利益不受损失,切实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签订合同前严格审查双方资格;二是严格遵守法规,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三是签订合时,措辞要严谨、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晰,要特别注意合同整体和逻辑性,不能产生前后条款互相矛盾的情况,更不得使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语言,杜绝由于文字失误所造成经济损失。

2、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与业主、建设单位之间的信任。

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参与单位中的利益相关者,为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应采用一定的公共策略,与业主、建设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培养彼此的团队精神和信任意识,有效化解、协调项目实施进程中的摩擦和冲突,实现项目利益各方的共赢。

3、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解决项目管理的交叉矛盾问题。

施工方与业主、建设单位之间缺少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导致彼此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会议、行政指令系统等交流平台外,还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促进三方加强沟通和交流。使三方均能及时了解项目工程进展中存在的项目管理交叉矛盾问题,从而共同商讨、协调,解决矛盾,实现彼此利益。

二、综合运用系统性的管理方法,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生产要素是指人们创造某项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要素。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指投入工程建设项目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诸要素。而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要素管理主要指对上述资源进行计划、供应、使用、控制、检查、分析和改进等管理过程。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对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各运作环节的正常运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性质上,这些要素具有相关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目的性等特点。因此,在管理中必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综合运用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强化其管理。

  1.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管理

首先,合理、科学的分配生产要素。在各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以“科学规划”为统筹,以“精打细算, 保障重点”为前提,坚持总体平衡和临时协调相结合的原则,区分先后主次,权衡轻重缓急,形成的一种科学、规范、能体现要素生产价值的分配机制,体现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适量、适时的投入生产要素。周密计划,对工程项目各环节中生产要素的实际、实时需求适量、适时的安排生产要素的投放,促进生产要素配置的综合平衡,保证各工程施工环节得到顺利开展。

2、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动态性的组织活动,各生产要素的管理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中,应从过去单纯的自上而下的约束性管理模式,向生产现场以班组为基本管理组织单元的自我改善的管理模式下移,从对生产要素的静态控制转向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动态中寻求平衡,提高管理效益。

3、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管理

在工程建设项目生产要素管理中,可采取该原则,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适当搭配,以发挥生产要素的整合、协调作用,提高建设效益。

  三、建设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

  1、合理配备人员针对每项具体的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有完整的人员组织架构(水电、土建等各专业齐备),相互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前期规划、现场工程管理及造价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到位,从而保证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针对大项工程,建设单位首先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使用部门人员要全程参与,作为项目参建方的一员,为日后真正需要的工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基建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完工后仍留守工程所在地,甚至要超过工程的保修期,这样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为下一个工程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工程内审部门需要委派专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核。

2、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建、工程内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水准。工程领域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广,有土建、水电、造价、勘察设计、招标、财务、法律等专业,如今工程技术在不断发展,知识更新较快,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建设单位应鼓励工程管理人员自学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还应科学有计划地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程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新规定,不断充实工程管理知识。

  建设单位可以将各部门的工程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将长期、定期的培训机制进行统一计划和协调;还可以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向类似先进单位的建设单位学习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促进提高工程管理工作质量。

建设单位还需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工程管理中均在起着不可或缺的、不同程度的作用,以增强其责任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一项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活动,在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效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文可以了解到从准确的定位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交叉点,使得三方利益得到保障;综合运用系统性的管理方法,优化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以期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庆梁.如何提高管理工程师素质口].中国西部科技,2006,(07).

 [2] 郭彬.浅析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