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 2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毕笑丽 李佳思 付曼娜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历史与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大潮席卷全国,但从2004年起,“民工荒”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2011年伊始,珠三角地区的各大企业再次遭遇到了新一轮的更为严重的“民工荒”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目前珠三角的“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过去阶段性、局部性的用工荒呈现出常态化、扩大化的趋势。

二、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成因分析
1、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民工准入门槛提高
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产业之间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占比重优势的升级,二是产业内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的升级。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产业要求民工有技术或相应的知识水平,这就对占据绝大多数的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以廉价劳动力身份为优势的普通民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民工的准入门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工荒。同时仍处于劳动密集类型的企业也存在招工难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衣食住行等成本都在增加,廉价的民工在中小企业拿着微薄的工资在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生活属实不易。

2、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于城市转型,“新二元结构”恶化民工就业环境

在城市转型的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迟迟不能深入进行,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之间有着鸿沟,民工们无法稳定地扎根于城市从事生产活动。大量的农民工已经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还没有真正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他们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自己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新二元结构”下他们因没有制度保障与当地人存在的“同工不同酬”,“同工难同酬”现象,难以与当地融合而缺乏归属感的情形,势必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规划,他们的离开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现象的发生。

  1. 城市转型伴随民工转型,民工职业选择理念转变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军中,我们可以将他们大致分为三代:80年代、90年代和近几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结构并不相同,第一代民工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大部分处于小学甚至以下水平。第二代文化素质则有了一点提高,普遍为初中水平。第三代文化素质最高,在高中及以上水平。与此同时,他们的职业选择理念也在发生着转变。第一代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及临时的非正式单位。第二代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要求。第三代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则趋于多元化,优越的工作环境、认同感和成就感都在他们选择职业的考虑范围之内。新一代民工们开始仰望星空,他们脚踏的大地却逼他们认清现实,用工不规范、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和放弃。

三、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现象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1)短时间上有利于新型的劳资互动关系出现。珠三角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民工荒”现象扩大的速度显然超过了城市转型的速度,城未转,民工数量却先出现了亏空,产业经济活动遭到重挫。但转机也在出现,为了留住民工,普通企业必然会采取对民工有利的招工措施,民工便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拥有了暂时的主动权。在这场博弈里民工们就在职业选择里有了比较优势,这也就形成了新型的劳资互动关系。

(2)长远来看有利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在珠三角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基本还是固守着20多年来民工就业、安置和待遇模式,注重对廉价民工资源的索取,却未同等关注其切身利益、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严重忽略了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导向。这要求当地要以“民工荒”为契机对目前的农民工机制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调整。“民工荒”客观上促使了新一轮的淘汰机制的形成,迫使部分企业做出了积极的调整,深化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改革。

2、消极影响

(1)短期内不能满足珠三角地区城市劳动力需求,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活动。

“民工荒”使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企业职工短缺,开工不足,整个生产经营处于瘫痪状态。产品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是不利于城市更好转型的。

(2)农民工在博弈中的暂时优势地位极易引发其非理性行为。如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遇到了障碍,急需他们的加入才能使企业更好运转。对于此时城市提高用工福利的邀请,他们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是选择报复性的不去,在城市中受到太多的不公正待遇的民工很可能会想看城市的笑话。二是在趋利避害的思考下选择继续进城务工,但他们与城市的隔阂依然存在,仍要担心大家选择是否会形成新一轮的“民工潮”,那么悲剧不过是在循环上演罢了。

四、“民工荒”现象的应对措施

1、注重提高民工素质,顺应城市转型潮流

一是加大农民工的学校教育。当前最新一代在城市打拼的民工素质多是处于高中、专科层次,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产业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转变的趋势。二是要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建立覆盖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将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具体而言,输出地政府应负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输入地政府则应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在港农民工培训。企业也应该主动参与进来,与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学校相互联系,开展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的定单式培训。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民工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主要矛盾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目前大城市普遍采取的就是所谓积分制和居住证的制度。此种情况下,民工们取得户籍的可能性较为微弱,可以进一步放宽居住证政策,摒除狭隘的户籍观念,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福利与居住证挂钩,为他们提供制度保障。

  1. 社会各界善待民工,尊重民工工作贡献

在企业方面,要维护民工权益。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按劳动部门的规定制定工资标准,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依法加大对拖欠民工工资的执法监察力度,开通维权通道,建立欠薪企业监控办法,落实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改善民工生活。要积极关心民工的业余生活。“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要在企业内部塑造人人平等的文化。让农民工拥有工作上的成就感与尊重感,提高农民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在社会层面,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民工的工作,让他们在城市中有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新,王冬.民工荒和半城市化:刘易斯模式困境与出路[J].经济问题,2011(12):22-26.

[2]袁晓菊,谢玉婷.解读“民工荒”——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04):22-24.

[3]胡亚肖,孙丹凤,鲁晏辰.民工荒问题与对策——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商,2015(35):89.

[4]肖云,郭峰,张爱萍.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民工荒”现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05):117-119.

[5]杨永华.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J].经济学家,2010(09):71-7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毕笑丽,性别:女,学历:本科

第二作者:李佳思,性别:女,学历:本科

第三作者:付曼娜,性别:女,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