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龙英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11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的场所。但是就该科室的患者而言,其病情相对危重,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若患者的自身抵抗力较低,接受的检查和治疗相对繁多,这样会引发护理安全隐患。有学者研究后指出,要想使护理风险显著降低,使护理安全得以保证,需在护理工作中建立护理标识。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0例,将其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比对,现将具体流程和研究展开如下。

关键词:护理标识;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引言:

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病情危重,需要资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管理,该科室属于特殊科室,属于病情杂乱、危险较多的场所,所以其护理的质量和管理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重视。临床上常见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护理标识管理,其主要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的人身和医疗安全,进而规避风险。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受严重护理的50名患者分为组,其中男30名,女20名,平均年龄58.7±3.2。研究小组中有30个男患者和32个女患者(57.9±4.3)。两组基础数据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成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其中包括护士长,护士长,护师等等,具体职责为:分析科室潜在的不良事件、将护理标识的具体方法进行拟定,制作护理标识,护理标识落实情况、护理标识实施后的效果和评价指标的制定等。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会议,分析护理标识潜在的问题,之后结合科室的实际状况予以改进,并并且完善了护理标识的制作。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例如设置床头卡,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病室号、床号、诊断信息等,并在病区张贴“护理品”、“小心打滑”等安全标识。由一个研究组负责护理标识的安全管理,具体包括:1)成立护理管理小组;由科内医务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应共同分析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就护理标识进行协商,并且落实护理标识的实施方案。小组成员要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标识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化;(2)制定护理标识。经小组商议后,将需要制作的护理标识上报给护理部,更具适应性、可行性、美观性等进行护理标识的设计,注意护理标识应该统一、规范、醒目的原则,要求其颜色、形状、字体、字号等基本统一;(3)应用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小组应该制定出各种护理标识规范使用的细则,如患者标识,其属于PVC软塑料材质,是可以佩戴在患者手上的腕带,上面应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隔离标识等叮嘱患者不可自行取下,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前要查看该护理标识;区域标识,在科室内建立区域标识对环境进行分类,进而减少感染率;床头卡标识,床头卡标识中应详细记录过敏史、防压疮、防坠床、防导管脱落等标识;药物标识,在药物和注射器上粘贴标识卡,方便取用,以免弄混;引流管标识,对患者的留置的管道贴上安全标识,注明名称、深度、时间等,便于管理。(4)药物的标识管理。就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其日常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可事先对药物进行分类,之后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发生错误用药。(5)特殊病症的标识。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因此需将特定标识予以建立,如:细菌感染、呼吸不畅和呼吸感染等,这样可以对患者进行提醒,定时协助其翻身和输氧,从而使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血压指标得以保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意外伤害、压疮、识别患者信息错误、药物核对错误。

1.4统计学

用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值以%表示,X2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护理标识的研究组(2%)低于未实施护理标识的参照组(12%),经研究,两组的比较结果均呈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1:护理标识和未实施护理标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n

患者识别错误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研究组

50

0

1

2%

参照组

50

3

3

12%

X2




5.0051

P




<0.05

3讨论

通过对护理标识进行规范和完善,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特殊情况和护理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得以增强,使护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另外,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工作,可以对患者进行提醒,做到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使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通常情况下,重症监护室具体特殊性,该科室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且病情相对危重,加之护理工作繁重和复杂会致使护理人员出现疲乏症状。通过开展护理标识,可以让护理人员通过颜色的差异对管理和药物充分掌握,从而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为病情危急、严重、预后较差的患者,护理风险性高。据相关研究表明,实施护理标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风险,使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行为得到警示,进而规范。应用护理标识安全管理的优势在于两大方面,一是能够保障护理的质量,提升识别患者身份的准确度,临床治疗护理中,准确地识别患者身份,才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重症监护室患者部分处于昏迷、麻醉或者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需要进行家属核对和标本双人核对,在此基础上增加腕带标识核对,便于更准确快速地识别患者,进行各项操作[2]。二是规范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引流管标识、患者标识、药物标识等掌握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相关信息,避免在护理中出现差错,提升其防范风险的水平,患者则可以通过区域标识、床头卡标识等了解自身的情况和病房的情况,避免发生坠床、感染等不良事件。相比之下,常规管理全面性不强,细节性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规范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5):2514-2514.

[2]廖亚显.护理标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3-624.

[3]张艳萍.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保健文汇,2017(4):92.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5):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