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血清 PCT和 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逯兆喜 张丹 咸庆杰 孙兵 赵荣磊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接诊脓毒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对比检验量化指标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检验值明显高于健康者(t=16.8311,17.1076),且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间血清PCT、CRP检验值存在显著差异(F=6.1492,3.1383),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的实施,可在准确诊断患者脓毒症病情同时,明确患者脓毒症进展,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PCT;CRP;联合检测;脓毒症;临床诊断


脓毒症是一类由各类感染性疾病严重进展后所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受感染症状周身性进展影响,患者可在发病后逐渐出现寒战、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等临床症状,且当疾病进展严重时,则可由严重脓毒症表现引发脓毒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脓毒血症发生诱因复杂,且可由周身感染进展在刺激免疫系统后引发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故需在临床有效诊断实施基础上,准确评估患者脓毒症进展,为预后治疗实施提供丰富临床依据。实验室检验作为脓毒血症重要临床诊断方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但常规实验室检验项目缺乏对脓毒血症患者疾病的临床有效评估价值,应在现有实验室指标增加基础上,合理选择指标实现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评估[1]。因此,为对比分析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8月~2020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接诊脓毒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

1一般资料

1.1健康组 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84岁,年龄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57.54±3.08)岁。

1.2脓毒症组 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84岁,年龄最小者29,平均年龄(56.54±3.01)岁,脓毒症病程(7.15±1.39)天。

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3排纳标准 纳入标准:(1)脓毒症组实验室检查解雇及临床SOFA评分均符合脓毒症临床诊断指征;(2)两组人员均在详解研究内容后同意院方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为原始资料开展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者;(2)脓毒性休克者。

2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清PCT、CRP联合检验。

2.1PCT检验

取两组受检者晨间空腹外周静脉血5ml于抗凝管中保存,样本采集2h内需进行实验室处理。将样本离心处理后(3000r/min,10min),取血浆上清液进行荧光酶免疫法检验,检验仪器采用干式免疫荧光仪及配套试剂盒。

2.2CRP检验

检验样本采集方式、实验室处理方式同上,经离心处理获得血清后,采用散射比浊法检验,检验仪器为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

2.3临床治疗

脓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清PCT、CRP检验后,依据检验结果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对症实施抗生素治疗或(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3观察指标

对比检验量化指标差异。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组间差异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血清PCT、CRP组间对比

脓毒血症组血清血清PCT、CRP检验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血清PCT、CRP组间对比(6019107a33c7d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PCT(ng/ml)

CRP(mg/L)

健康组

40

0.34±0.12

15.26±6.31

脓毒血症组

40

9.58±3.47

75.48±21.35

t


16.8311

17.1076

P


0.0000

0.0000


2血清PCT、CRP组内对比

经血清PCT、CRP检验后可知,11例轻度脓毒症患者血清PCT为(4.35±2.09)ng/ml,CRP为(59.45±10.31)mg/L,16例中度脓毒症患者血清PCT为(9.71±3.52)ng/ml,CRP为(76.41±15.59)mg/L,13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PCT为(15.62±3.47)ng/ml,CRP为(93.05±25.45)mg/L。脓毒血症组内血清PCT、CRP检验结果随患者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6.1492,3.1383,P=0.0000,0.0146)


3脓毒血症组治疗前后对比

经血清PCT、CRP检验结果指导实施治疗7日后,脓毒血症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脓毒血症组治疗前后对比(6019107a33c7d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n

PCT(ng/ml)

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轻度

11

4.35±2.09

1.02±0.42a

59.45±10.31

18.31±3.05a

中度

16

9.71±3.52

3.21±1.09a

76.41±15.59

24.21±3.19a

重度

13

15.62±3.47

6.25±1.35a

93.05±25.45

29.35±3.26a

注: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


讨论

脓毒症作为由感染性疾病所引发的周身性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对于患者肾脏、肝脏等、心脏等器官功能均有显著损害性,致病感染源类型多样,病情进展后可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引发脓毒症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实施对于患者病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故临床诊断的实施不仅要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还需具有一定临床评估参考作用,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针对性治疗,积极控制病情。

研究结果表明:脓毒血症组血清血清PCT、CRP检验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内血清PCT、CRP检验结果随患者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清PCT、CRP检验结果指导实施治疗7日后,脓毒血症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血清CRP是临床中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诊断所主要应用的一类实验室量化标准,由肝脏合成,可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刺激肝脏后呈现高水平表达,故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脓毒症患者器官损害进展无显著评估价值;血清PCT是近年来在临床中所广泛开始应用的一类实验室检验指标,对于人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机体炎症反应具有显著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其实验室检测水平可有效反应人体连续性感染进展严重情况,且此物质在血清中的稳定性及半衰期均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估、诊断,且PCT指标对于对于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损伤、衰竭进展具有显著反应作用,故可通过PCT指标检验数据评估患者脓毒症病情进展情况[2-3]

综上所述,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的实施,可在准确诊断患者脓毒症病情同时,明确患者脓毒症进展,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新娟,赵晓琴,水文雅, 等.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ICU脓毒症患者血清LAC、PCT、CRP水平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80-84.

[2]黄立朋,吴华逸.ICU肺癌根治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RP、PCT检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1):47-48.

[3]李妙娜,秦育滨.HBP、PCT、CR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