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层级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陈婷 黄朝心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 17000

[摘要]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产妇应用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母乳喂养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抽样方法对60例产妇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层级护理,对比母体方式下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组间24h内泌乳开始率与超过72h泌乳开始率对比均有差异性;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工作中操作技术与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可缩短泌乳开始时间,同时对于提升母乳喂养率及科室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层级护理模式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是一种开放性产后干预模式的转变,对于早期促进初产妇与婴儿关系及产妇角色转变等均具有一定影响[1]。另外,母婴同室还可在一定程度影响新生儿健康发育及母乳喂养情况。但也存在新生儿窒息或烫伤等风险。研究中对60例产妇开展产后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抽样方法对2019年2月~2020年3月科室60例产妇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层级护理。对照组30例:23~37岁,均值(29.35±1.59)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30例:24~37岁,均值(29.17±1.22)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组间无基线资料显著差异,可行对比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营造良好室内环境与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 科室主任与医生及护士长、专科护士构建干预小组,依据具体工作分配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分为助产护士与初级责任护士及高级责任护士几个层级。

  2. 高级护士担任组长,指责为监督与管理母婴护理工作,评估护理质量并持续改进质量,组织组内成员培训;初级护士职责为落实护理工作任务;助理护士指责为病房卫生管理与膳食营养等。

  3. 设计层级培训与考核制度,激发护士参与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层级护理小组会议,对阶段内工作常见问题讨论与分析,并总结优化策略。定期考核评估护士综合能力,以激励制度强化护士责任意识。

  4. 护理内容方面除常规护理之外,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强调母乳喂养优势,辅助其加强母乳喂养信心。分娩后责任护士辅助产妇让婴儿早期开始吸吮乳头,促进初乳分泌,针对存在心理障碍者及时给予疏导;积极解决产妇所面临的母乳喂养问题。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时间段开始泌乳分布情况;统计喂养方式选择情况;统计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018fc9f1837a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泌乳开始时间对比

组间24h内泌乳开始率与超过72h泌乳开始率对比均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组间泌乳开始时间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24h

24-48h

49-72h

>72h

观察组

30

16(53.33)

9(30.00)

4(13.33)

1(3.33)

对照组

30

7(23.33)

10(33.33)

7(23.33)

6(20.00)

2

-

5.71

0.077

1.002

4.043

P

-

0.017

0.781

0.317

0.044

2.2组间喂养方式对比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组间喂养方式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观察组

30

19(63.33)

6(20.00)

5(16.67)

对照组

30

11(36.67)

7(23.33)

12(40.00)

2

-

4.267

0.098

4.022

P

-

0.039

0.754

0.045

2.3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工作中操作技术与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结果[(6018fc9f1837a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分]

组别

操作技术

沟通能力

环境管理

服务态度

观察组

5.45±1.26

5.47±1.13

5.62±1.38

5.26±0.57

对照组

4.65±1.05

4.15±1.28

4.05±1.22

4.15±0.64

t

2.672

4.234

4.669

7.094

P

0.010

<0.01

<0.01

<0.01

3 讨论

母婴同室为产妇与婴儿统一管理,此种管理方式与传统分离式管理对比优势显著[2]。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此阶段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等风险事件,为此,还需采用有效护理模式强化母婴安全。经以上调查证实,与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中母乳喂养率明显提升,且泌乳开始时间也相对较早。此结果代表,层级护理模式的开展对早期开展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而除此之外,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为,层级护理工作中对临床工作者进行分级,并赋予不同职责,促使护理人员可充分明确自身工作任务与护理风险,极大提升其责任意识。经工作中经由定期组织会议与培训活动,提升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应的护理服务及环境管理水平等也得到改善。经以上作用的发挥为母婴同室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安全保障[3]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可缩短泌乳开始时间,同时对于提升母乳喂养率及科室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璟,蒋盘华,陆浩雅,等.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6):101-103.

[2]赵小红,卫艳梅.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023(021):122-124.

[3]张双燕,王艳波,王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