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3

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高乐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以京津冀滑雪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因素影响明显,其中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海拔、平均降水量等是影响滑雪场分布的内生因素但其影响力相对较小,说明滑雪场的分布并不完全依靠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而旅游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地方财政支出是滑雪场空间分布重要的外在推手,对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滑雪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京津冀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冰雪已不再是冷资源,冰雪资源已经成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热资源,冰雪旅游成为老百姓主动追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近年来,在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助推下,我国冰雪旅游开发呈现并喷式发展,滑雪逐渐由小众运动转变为大众健身休闲旅游活动,被人们称为健康的“白色鸦片”,并成为冰雪旅游的重要方式。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经济圈”,既是保障和服务冬奥的核心区域,也是冬奥影响力辐射的核心区域。2017年9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一政策也为京津冀三地冰雪产业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以2022年冬奥会筹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京津冀区域滑雪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冰雪经济活力。

一、影响因素选取

通过查阅滑雪场或冰雪体育场所的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结合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和滑雪场空间分布的现实状况,本文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三方面研究影响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因素(表1)。

(1)自然因素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滑雪场地能否兴建的重要因素。从地形条件上来看,一般而言海拔4000米是滑雪运动的极限高度,滑雪场地的兴建一般不能高于海拔3000米。从气候条件上来看,温度与降水是制约滑雪场建设的主要因素,只有产生足够的降水量才能保证雪场的建设所必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给[1]。依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分别选取平均海拔和年降水量来表征地形和气候条件。

(2)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也是滑雪场空间格局的重要推动者。首先,滑雪场的建设必须将当地居民的冰雪运动需求以及消费水平相结合。其次滑雪场的配套服务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所有这些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2]。在此选择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占比来表征。

交通条件:滑雪场的合理布局要求其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不仅可以保证滑雪场周边人士踊跃投身到滑雪运动中去, 还可以有效方便地吸引外地游客,所以交通环境是制约其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选取公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作为影响因子。

(3)社会因素

客源市场:滑雪运动是一项兼并自身运动属性和极限挑战属性的体力运动,所以滑雪场在布局时受人口分布及人口年龄的制约。滑雪通常吸引较年轻且性格比较活跃的人,并且能够带领家庭进行滑雪度假的休闲消费[3]。因此,滑雪场的建设选址要优先考虑人口分布多,且有一定收入的人群。本文选取常住人口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征。

旅游发展: 冰雪运动是与旅游业关联最为密切的领域,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显示,我国滑雪场三种类型的核心目标客户群中,旅游体验型占比77% ,城郊学习型占20% ,目的地度假型占3%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冰雪运动发展的有力推手,采取国内外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景区数量来表征。

政策环境:随着2022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的大力倡导,冰雪运动热潮开始兴起,这也给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自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利好政策陆续推出、冰雪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4]。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冰雪旅游已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对于滑雪场的空间布局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选取市辖区地方财政支出来表征。

表1 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各影响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自然因素

地形条件

平均海拔

气候条件

年均降水量

毫米

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三产业占比

%

交通条件

民航客运量

万人

公路客运量

万人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社会因素

客源市场

常住人口数

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旅游发展

国内外游客数

万人

旅游总收入

亿元

旅游景区数量

政策环境

地方财政支出

万元

二、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可以得到京津冀滑雪场数量及其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及其社会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影响因子与京津冀滑雪场数量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说明这些因子都对京津冀滑雪场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旅游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支出>国内外游客数>公路客运量>旅游景区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比>民航客运量>常住人口数>平均海拔>平均降水量。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旅游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将滑雪场建在景色秀丽之风景名胜区或旅游景区之畔,将现代冰雪运动与传统旅游业相融合,形成“冰雪旅游”新时尚,无疑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稳定客源,对滑雪场的未来经营大有裨益;冰雪体育产业是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则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强大支撑。滑雪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滑雪场的开发与经营等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5]。地方财政支出对滑雪场的空间布局也有较大的影响,说明京津冀地区政府对冰雪运动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冰雪专项政策后,北京、河北、天津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如:北京—《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河北—《关于支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天津《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天津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这也表明了旅游业发展和政府的扶持是滑雪场分布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未来发展中,一是可以把滑雪场的建设作为当地总体旅游资源的扩展和延伸,推动冰雪旅游更好的发展;二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将冰雪运动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三地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调联动。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和平均降水量)与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关联度相对较小,表明虽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是滑雪场选址的先决条件,但滑雪场的分布并不完全依靠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滑雪场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表2 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各因子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条件

平均海拔

平均降水量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占比

民航客运量

公路客运量

关联度

0.722

0.640

0.854

0.829

0.816

0.839

关联序

12

13

2

8

9

5

各因子

客源市场

旅游发展

政策环境

常住人口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内外游客数

旅游总收入

旅游景区数量

地方财政支出

关联度

0.814

0.830

0.849

0.867

0.837

0.851

关联序

10

7

4

1

6

3


  1. 结论

综上所述,京津冀滑雪场空间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因素影响明显,其中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海拔、平均降水量等是影响滑雪场分布的内生因素但其影响力相对较小,说明滑雪场的分布并不完全依靠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而旅游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地方财政支出是滑雪场空间分布重要的外在推手,对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花香. 京津冀滑雪目的地的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 刘佳宇. 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布局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3. 李欣.我国滑雪运动三大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9-16.

  4. 张毅.我国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8):86-89.

  5. 张磊,曹传富,贺洁,何辉波.冬奥会背景下青少年冰雪参与助推冰雪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冰雪运动,2018,40(0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