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产后疼痛原因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 2

孕妇产后疼痛原因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李洁

康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护理 四川康定 626001


很多的妈妈们刚刚产下婴儿,特别的开心和由衷的幸福感,特别是自然分娩的母亲更是有一种自豪感。但是事实上,在坐月子的头几天都会出现身体的不舒服,最常见的就是腹痛、腰部、阴部疼痛,给妈妈们带来了痛苦,那么产后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来缓解呢?下面告诉大家。

产后疼痛类型

1.产后阴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分娩后会感到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会有一点疼。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阴道要做最大的扩张,因而肌肉组织或许会肿胀。另外,如果在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在产后更会感到疼痛。特别是用到真空吸引术和产钳的产妇肌肉组织会受到更大的损伤。

2.产后部分产妇会感到腰痛,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产妇自身就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增生等腰椎疾病史,怀孕以及产后因体重有所增加,加重了身体的负担,就容易出现产后腰部疼痛感。②在怀孕期间孕妇的子宫体积和自身的体重都会有所增加,腰臀部的血管、肌肉和神经等会受到较大的压迫,而孕妇的脊柱与骨盆的稳定性会有所降低,很容易引发产后腰痛。③处于哺乳期的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孩子吸吮的乳汁中含有大量的钙质,使得产妇机体有大量的钙流失掉,一旦体内钙缺乏也会致使产后腰痛。④产妇在分娩之后需要卧床休息,在这个期间腰部的肌肉会有所弱化,增加了一些赘肉也会加重腰部的负担进而造成产后腰痛。⑤若产妇在产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就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或者在母乳喂养时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也会因劳累过度造成腰背部肌肉损伤进而引发产后腰痛。

  1. 产后发生耻骨联合痛与产妇本身的耻骨联合构造较为薄弱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猛的用力或者因胎儿过大、不合作较为躁动或者宫缩过强也会造成产妇产后耻骨联合痛。②若在产妇阴道助产过程中发生了强力的牵拉,例如在臀位牵引后或者使用困难产钳之后出后困难时可能造成产妇发生耻骨联合痛。③若产妇自身孕酮分泌较多导致韧带过度的松弛,在分娩过程中两侧的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分离也可能造成产后耻骨联合痛。④如果胎儿较大,在分娩的过程中姿势不当或者用力不恰当、腰骶部受到风寒等原因会引发骨盆在分娩中以及分娩后收缩力失衡,骶髂关节的软骨面就可能发生错位,耻骨联合面没有在正常的位置就会造成耻骨联合痛。

产后护理要点

1、产后的活动时间要牢记。

  产妇产后不可立即下床,产后八个小时之后可以在床上稍作休息。如果产妇顺利的分娩,在其产后12个小时若身体允许可以下床活动。若产妇没有任何不适,恢复情况良好,可在产后24小时后自行活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久的站立、进行剧烈活动,避免发生子宫脱垂。

  2、产妇应在产后4-6小时进行排尿。

  采取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在分娩结束后的4个小时就可以排尿。若产妇发生尿潴留或者排尿困难很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膀胱长时间的受压迫或者因会阴部的疼痛反射使得产妇不敢排尿。这个时候应鼓励产妇尽量排尿,若仍然无法顺利的排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导尿。

  3、产妇分娩后不要及早的探视产妇与婴儿。

  产妇刚刚分娩结束需要卧床修养有助于体力的恢复,除了产妇的家人,亲戚与朋友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前来探望,即使来探望产妇也不要呆太久的时间,避免打扰产妇休息,应让产妇尽量多的休息以便恢复体力。特别是亲戚或者朋友正处于感冒状态或者患有慢性疾病最好不要在此时探望产妇,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4、产妇在分娩之后尽量不要吃完整的鸡蛋。

有这样一种说法,产妇在产后吃鸡蛋有助于产妇下奶。这只是一种传言并非存在科学依据。临床医学有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结束后的几个小时之内尽量不要吃完整的鸡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了较大的体力,出了很多汗,体液有所缺失,消化功能也有些薄弱,若产妇产后马上就吃鸡蛋不仅不好消化,也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所以产妇在分娩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尽量吃流质食物虽然我国一直有吃鸡蛋下奶的习惯,但医学研究表明,分娩后数小时内产妇最好不要吃整个的鸡蛋。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出汗多,体液不足,消化能力也会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鸡蛋就很难消化,这会增加胃肠负担。因此在分娩后数小时内尽量吃流质食物或者半流质食物。

5、孕期控制自身与胎儿体重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合理的控制体重,尽量减轻腰部的负担。很多孕妇深信在怀孕期间应多吃才能提供给胎儿更多更好的营养,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要合理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并采取适量的活动就可以,千万不要在怀孕期间大补特补。胎儿的最佳出生体重是2500-3400g,所以在怀孕期间应尽量将胎儿的体重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有助于产妇的顺利分娩,对产妇自身与胎儿的健康也有好处。

6、及时进行产后修复护理

由于在怀孕期间机体各器官与组织受到了长时间的压迫,肌肉与韧带发生了弱化松弛现象,加上使用了错误的部位进行代偿发力、骨盆的歪斜扩张等因素都会造成腰椎疼痛。临床实践表明,产妇在产后半年内的时间时恢复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期间接受专业的产后康复训练可有效的修复受损的组织与器官,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可促进机体各项器官功能的恢复。

7、良好饮食习惯

产后的饮食对产妇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产妇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加上需要尽快恢复体力,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营养的均衡,特别应补充钙,科学的饮食,适量吃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

8、动静结合

产妇在产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确保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的疲劳。同时,也不要长期卧床,在休息之余也要有适当的活动,促进身体尽快的康复。

9、心理护理

很多产妇是初为人母,身份的突然变化加上身体的劳累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常见的就是产妇在产后发生产后抑郁症,不仅对自身和婴儿有较大的影响,也不利于产妇的康复。产妇在产后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心理疏导,让其正确的面对这个变化,也与产妇家属沟通给予产妇更多的关爱,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10、产后恶露

产后恶露指的是产妇在分娩之后仍有一些胎盘组织残留物在子宫内,包括子宫虹膜脱落之后残留的坏死虹膜以及血液等。这些残留物称为恶露并通过阴道排出,通常情况下产妇会在一周左右排完恶露。恶露的排出量以及排出时间也会因人而异,每个产妇排出恶露的时间与量都会有所差异,可以说恶露排干净与否是子宫有无恢复正常的关键指标。有些产妇会有疑问,恶露的排出量较少是不是不健康?其实,排出的恶露较少并不代表产妇不健康,相反的,如果排出的恶露量较多或者恶露的性状异常就应该提高警惕是否有其他病症了。在产妇排出恶露的期间,尽量选择使用卫生棉垫以减少感染的风险。若排出的恶露有小血块也无需过于紧张。而产妇在产后三周仍然有鲜红的恶露排出就应该有所警惕了,但是在排完恶露后若有鲜血也不能排除是月经的可能,应就医检查以确定。

11、子宫恢复

通常我们会认为女性的第二生命就是子宫,子宫是胎儿的“房子”,胎儿会在子宫内长大,子宫也会随之被撑大,当产妇分娩结束后子宫会恢复到产前,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子宫的恢复是依靠持续性的收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在分娩时,子宫会自行收缩将胎儿和胎盘从中挤出,再排出恶露,之后其体积会慢慢缩小,约在产后6周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大小,产妇不需要一直担心子宫是否恢复正常,应该给子宫一个恢复的时间。此外,子宫的收缩力度与子宫恢复速度的快慢也有紧密的联系,若产妇采取母乳喂养有助于子宫的收缩,这也是母乳喂养的好处之一,所以若产妇有能力进行母乳喂养进行选择这种方式,不仅对胎儿健康较好,对自身子宫的恢复也有较好的作用。

产后产妇应注意私处的卫生问题,确保私处保持清洁,避免发生炎症不利于子宫的修复。此外,产妇在产后42的检查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了解产妇产后恢复的情况,如果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产后疼痛也是产妇在分娩之后都会经历的症状,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并认为与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有关,通过药物性或非药物性干预,疼痛可以减轻,所以各位产妇不要紧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可以有效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