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3

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季静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大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得到了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广泛支持和大力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思想道德教育和成长,对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志愿服务,让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社会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成能让青年成长进步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现状;对策;

青年志愿者在自愿基础上在不要求报酬和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的个人或社会资源,帮助有需要的、实际的、专业的、合格的人和长期的工作。

一、当代青年志愿的特征

1.思想活跃开放。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年人中的志愿工作,首先必须科学理解和对现代青年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需要年轻的研究人员及时和深入的研究。-这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年轻人是最积极、最有活力和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年轻人的特点是这个时代。现代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长,这是一代和中国在经济建设时代共同成长的。因此,他们灵敏而可塑的心灵,而现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开放的世界里。他们与成见毫无共同之处,他们开放的心态,不偏袒任何人。在西方社会出现的思想,理论,文化观点,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青年的精神生活和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的国际互联网,丰富了青年的精神世界,加快了青年人之间的思想交流。这些因素形成了当代青年的能动性并使之更加开放。

2.社会参与意识浓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性为青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价值取向等正在丰富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正是由于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浓厚,他们才会对青年志愿服务抱有积极的参与心态和热切的参与动机。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明确界定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们有机会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这样说,伴随着中国青年心智的成熟, 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行的思考将更为实际,大多数人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这种价值取向在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意识特别是青年志愿服务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3.务实的行为方式。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从许多方面包括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产形态、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并对青年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崭新的素质要求。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有实力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会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向当代青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青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青年无论在思考社会发展的宏大问题上,还是在设计个人未来生活时,都更加注重实际,反对形式主义,更加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每一个负责任的年轻人都应该创造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感觉,这样才能做到用自己的事业来维护世界,用自己的精神维护天空和大地,让人民生活在神圣之所,为所有人开辟和平,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为了使自己有尊严并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青年志愿者认为通过志愿服务结交更多朋友,扩大人际关系。可见,青年志愿者的选择大都更加具体和务实,具有很强的社会使命感。他们看问题,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某个概念,更多的是看它是否实实在在地满足国家、人民和自我的某种需要。在对待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务上,他们反对空洞的说教,信奉心动不如行动,愿意投入社会,融入公益,做新事物的开拓者。不仅如此,他们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追求丰富的人生,在处理个人求学、就业、职业生活以及爱情、婚姻等现实问题时,也奉行更加实际的原则,这构成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一个鲜明特点。

  1. 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现状

1.社会缺乏认同和理解。我国广大人民对志愿者及其活动还不是很了解,不能理解志愿服务的作为,不尊重志愿者的目的、任务和价值等。实际行动中,校内外普遍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都不太明确,经常在志愿服务组织时出错,把志愿者当成廉价劳动力。志愿工作几乎是每一文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每个人自愿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概念既包括志愿人员在地方和国家一级的行动,也包括志愿人员在社区和国家一级的行动。在志愿人员的帮助下,目前在国外志愿活动非常活跃。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志愿活动。在许多国家,志愿行动是在早期阶段、范围广泛、对社会有益的;它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逐渐成为一个有组织的,规范的和系统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业务机制和国际惯例。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有助于加强公民的道德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

2.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在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志愿服务逐渐增加,志愿服务的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和志愿精神的影响逐步扩大。广泛宣传志愿工作,志愿精神的概念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的实践中,有一些人不太了解志愿人员及其活动,不理解志愿工作,不尊重其目标,目标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学校内外志愿行动的定义和内容并不明确。在社会地位客户、内容和形式方面,没有明确界定志愿行动的范围和管理;志愿组织的运作机制尚未建立,物质和法律保障仍然不足。缺乏专业性的、准确的志愿服务,这就使得大学里的志愿活动不寻常。志愿人员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一些志愿人员最终是为维护名誉、鼓励他人等等而进行的活动。其中大多数人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他们非常感兴趣,但经验不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其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多样性上涨,其规模并没有按比例增加经常出现重复使用的情况志愿人员组织的支助能力有限、费用过多和财政支助不多,使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关于志愿人员组织的日常管理、培训工作人员所需的资金不足、设施不足等问题,我们将认真予以支持。限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程度并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

3.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问题。尽管高校里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很多,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导致志愿者水平良莠不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保持在自发阶段而不是自觉阶段。由于受到专业技能的限制,高、精、专的专业化志愿服务还不够,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活动形式没有特色。有的志愿服务重在形式,为了名利、奖励等才参加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有些本来善意的行为最后却成为受助对象的困扰、包袱。

三、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化。针对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蒙山县以建立蒙山青年志愿者站为平台,以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为出发点,以整合资源为工作方式,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志愿服务带动老年、少年更多人参与社会管理志愿服务为目标,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式、新内容,切实服务社会管理。为了规范志愿者的活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登记程序该计划确定了基本条件、权利、义务、登记程序、管理、培训等。促进等意味着社会承认志愿工作,目前,河南省没有关于保护和促进志愿者权益的地方法规。在其活动中,志愿人员、社会和服务对象对自己的工作给予了正确和适当的评价。只有通过志愿人员对其志愿工作的水平、满意程度和程度有了明显的了解,而且也由于他们对志愿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鼓励将来继续创新和改进志愿人员的工作;它还发挥社会监督学生志愿工作的作用,为了促进志愿活动的全面发展,走向标准化。后来的激励措施,建立鼓励志愿的制度,许多在入学后立即积极参加志愿协会,充分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因此,必须建立奖励制度,定期为学生提供物质或精神奖励。志愿人员注意到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通过其青年志愿行动议程,特别是在青年志愿行动中发挥突出作用。承认他们的榜样,积极落实他们在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和征聘方面的偏好,并有效扩大服务范围为保护学生志愿者的权利和利益,这不仅鼓励志愿人员更多和更积极地参与志愿活动,而且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但是,也更多地参与青年的志愿活动,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志愿工作周期。全面整合服务和建立一个跟踪志愿行动的系统。在志愿行动中必然会出现混乱和问题。有关组织提供的援助大大降低了志愿行动的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了其动力。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困惑和问题。如果有了困惑和难处, 没有相应的组织给予协调和帮助, 会大大降低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也会打击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跟踪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了解、掌握志愿者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 及时对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安排和协调,把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因素和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跟踪服务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利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加强教育自觉行为。从本质上来说, 青年志愿者精神是个人对社会、人类和生命价值的一种积极态度, 是自我内心世界提升的体现, 完全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目前志愿者思想素质层次不一, 少部分人可能出于从众心理或者对志愿服务的新鲜感参加志愿活动,极个别人可能甚至存在功利思想。实践证明, 志愿服务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 必须对志愿者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使志愿者深刻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认清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公益、无偿等特性, 切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志愿服务内化为他们长期自觉的行为, 真正地了解社会、融入生活, 而不是单纯依靠制度强制力去参与志愿服务实际上, 这也是志愿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志愿服务只有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 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资金支持。志愿活动本身带有无偿性, 但这种无偿主要体现在服务的无偿上, 而志愿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当中需要一定资金。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志愿服务首先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 各级党政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社会力量, 发动社会各界从资金等各方面积极关注和支持高校志愿服务。一方面, 能给志愿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弘扬社会正气、宣传志愿服务工作。此外, 要结合学校情况, 尽可能地从资金上支持和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只有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努力, 积极做好资金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才能提高发展后劲, 走向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3.创新活动形式感染力。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 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人民群众的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健康运行良好的机制,先进的服务创新理念,提高全县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认识,通过电视、广播、公共广告、报纸、网络等途径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和活力,创造了一种舆论氛围,形成舆论,广泛传播忠诚,博爱,志愿服务互助,进步求创造我参与,我贡献,我快乐的有利社会氛围。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并不断加强志愿工作的影响。由于青年人参与了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志愿人员成为青年人参与管理志愿服务的平台。志愿者协会将吸收高级和中级志愿人员参加志愿活动,在这一年中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志愿行动的参与范围,志愿工作年龄结构等,每个分支机构都设立了医疗队、心理学家小组和导师小组。一方面,促进精神文化团体等可以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志愿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促进公共福利和促进志愿行动。高等教育机构应尽可能向志愿者组织提供财政支持和援助,并与教育机构相结合。通过社会各阶层和努力,积极有效地提供资金活动可以增加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从志愿制度成熟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 志愿服务活动确实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走向了细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在新形势下, 志愿服务活动不能裹足不前, 必须结合社会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活动领域, 创新活动载体, 避免千篇一律或者低层次的活动形式, 采用新颖别致的活动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一个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群体, 思维活跃, 探索欲强, 高校应激励他们多动脑筋, 发挥每一位参与者的优势, 集思广益, 探索更多有益的、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形式。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如何建立和利用多种活动基地,使志愿人员成为平台。志愿者的专业水平较高应该利用这个特点建立一个基地组织活动,充分反映和利用知识和技能。

结论:志愿服务是从社会和经济发展向特定阶段过渡的产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社会、大学、团体、个人等因素的作用,继续学习,引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参加志愿活动,充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扬.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7(5).

[2] 程哲.初探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J] .中国电子商务,2019(9).

[3] 邱晓飞, 王文杰, 杨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志愿服务的双赢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