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磁铁有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磁铁有磁性

任旭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1. 【课标内容】

  1. 认识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

  2. 了解磁铁对铁质物体吸引的条件。

  3. 积极思考磁铁和铁质物体之间的关系。

  4. 认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1.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对磁铁能吸铁深信不疑,但往往认为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铁。所以教材设计的两个实验从操作上分析是简单的,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层面看,却能强化学生的认识,修正错误的看法。因此把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做深挖透,对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掌握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1. 【设计理念】

  1. 教学内容

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对磁铁有了概念上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磁铁的性质,本节课会进一步的向同学们展示磁铁的性质,对上节课进行深化和延申。

2.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因此对于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这一节课应采用直观观察、小组学习、交流互动等方式对植物的生命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1.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1.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磁铁,那同学们认为谁是磁铁的好朋友呢?或者说磁铁能吸引什么?(展示课件)同学们观看课件并展开讨论一会告诉老师答案好不好?


等待学生回答后,师:我们怎样检验磁铁能吸引这些东西呢?

生:一个一个试。

师:对,做实验才能检验同学们所说的是否正确,老师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同学们猜一下那个小道具会被磁铁吸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一会我们自己试验一下看看猜测有没有错误。

师: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啦,但是看看课件上老师给同学们题得几点要求哦。

5fd6d907f0db9_html_27a2209581094509.jpg

师:同学们实验完成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等待讨论结果)

师:好啦,哪位同学想说说什么样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什么样的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生1:铁做的物体能被吸引。其他的不能被吸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观点不一样的?
生:没有了。

师:回答的正确,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老师这里有几枚硬币,同学们能分辨出那几个是铁做的吗?(展示课件)

5fd6d907f0db9_html_c916da3a88852e87.png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方法。

生1:同磁铁去碰他们,能被吸引的就是铁质的。

生2:看看他们能不能杯磁铁吸引。

师:同学们回答的正确。那现在同学们试一下那个能被吸引吧。做完实验后何老师做的实验对照,看看我们谁对谁错吧。(等待实验)


师:这是老师做的实验,同学们看看我们谁做的对。都对了呀,同学们课真厉害。那同学们何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明明看起来像是铁的为什么不能被吸引吧。(展示课件)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些硬币有的虽然看起来像是铁做的,但是他们并不是铁,而是其他金属,所以他们就不能被吸引了。

师:同学们通过两次实验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铁的磁性。同学们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这是为什么呢?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能不能吸引铁呢?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纸、布条,塑料片、铝片、橡皮擦和厚木块。同学们猜测一下此贴隔着哪个能吸铁?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分小组实验,一会看看结果何老师做的一不一样。(等待实验)

5fd6d907f0db9_html_84e263724b4d45bc.jpg

师:同学们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和老师的一样吗?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1: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但是太厚了就不行了。

生2:磁铁隔着薄的东西能吸铁。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啦。那同学们看看老师总结的好不好。



师:那我们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任务,大家会去思考一下,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第一个是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第二个是磁铁中还有什么奥秘呢?


师:好啦,同学们再见。

  1. 【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每一次的提问都是为下一步做好了铺垫,避免无效问题。并且每次学生的发言和展示都及时进行了嘉奖和补充整理,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发展性评价。以往的评价都是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进行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立足于对于学生整体发展而言进行评价,而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方面,从学生整体的发展来进行全面、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发展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 【案例评析】

本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1.生动的教具展示

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更像是在对生命的一次重新认识。直观性的教学道具、ppt的应用,给了学生很好的参考素材,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学建议

(1)学具要由教师准备,完整、安全。

(2)对课标、教材要实现进行精细研读,明确教学的目标,构思合适的教学方式。适应本学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视频、图示要精心挑选,知识点要符合科学事实。

(4)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解决方法→对应用题问题进行总结

3.案例思路

故事引入—引起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讨论、探索、计算研究为主、教师为辅,主要在总结,归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