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引发的对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新冠疫情引发的对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

邓之婧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 益阳 413002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悄然而发并迅速席卷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们临危不惧、勇敢逆行,一大批先进事迹被报道,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引发了我们对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属性,医学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

我国医学教育(特别是高职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当中偏重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规划中不重视人文教育。因此,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探索新时期医学人文教育,提升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及学生的人文水平,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深度融合迫在眉睫。

  1. 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许多医学高职院校加大了人文教育的力度,对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有了明确要求,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专业技能,轻人文教育

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程多,知识点多,致使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很多医学学生将大量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投入实践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其他课程包括人文教育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很少。此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对医学的学科性质存在认识偏差,医学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医学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才,而是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本次抗疫中的钟南山、李兰娟和张文宏等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从他们的言谈与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优秀的人文素养精神。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际效果

人文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存在盲目性、杂乱性,缺乏整体性考虑和筹划。二是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过多,人文课程如果增加,将导致课程量过大,学习质量难以保证。三是高职医学院校在设置人文课程时不注重教学效果,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

3.校园环境缺乏人文内涵

随着高职医学院校的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学校硬件建设上投入巨大,但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缺乏人文内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能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的学校虽然有办学理念,但不具有自身特点,甚至相互雷同,体现不出在办学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和理念。二是校园里多是高楼大厦,环境单调,缺乏人文景观,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宣传。三是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较少,一些学校没有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功能,对校园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缺乏正确的引导。

4.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

人文教育,从教育原理上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性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医德、医风教育。所以,医德、医风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教化。在此教育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需要多管齐下。目前人文教育并没有得到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十分满意,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当前的教育“有创意,且比较符合学生口味”,其余同学对其进行抱怨性的评价。

二、提高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水平的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教育越来越被医学教育界所重视,这就需要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和实践的各个阶段。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文教育

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不仅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展现出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医学院校所要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其学会顾大局、明是非、敢担当、讲奉献,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医生或护士。具体来讲,一是要通过对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转变全体教职工的观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助推人文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二是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思想,要敢于探索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努力培养专业知识丰富、技能扎实、人文素质过硬的医学人才。三是要注重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让人文素养和医学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高职医学生具备责任心、爱心、感恩之心。

  1. 优化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

在教学中可积极拓宽人文师资的构成渠道,实施人才工程,引进高素质教师队伍;以贤者为师,邀请社会医学教育和研究学界的专家担任顾问、兼职教授,开设论坛、讲座。建立教师质量评价标准,在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工作中,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促使广大教师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以高尚的道德规范自己,影响和教育学生。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考虑和筹划,加强对医学人文学科整体性的规划,把人文素养课程打造成精品课。

3.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在校园文化发展中,建设积极的、和谐的校园氛围,把校园文化和人文素养教育建设良好的结合起来,不断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使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等道德价值。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社会观念,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针对医德精神的弘扬,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校园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其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高尚人文素养信念的形成。

4.丰富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是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见习、实习中。见习、实习过程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最容易被高职医学院校忽视的,一些高职医学院校忽视了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见习期间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运用人文知识去分析医疗实践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而使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二是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不应该是彼此孤立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人文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时应将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彼此汇融在教学之中。比如,在讲授在病理学中讲授肺炎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将抗击新冠肺炎中的一些先进事迹,将国内外医护人员的对比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就可以巧妙的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

三、结语

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人文教育是终身教育过程,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把外在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所以要在坚持不懈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渗透融合上下功夫,在内化与发展上下功夫,只有将人文素养与医学专业知识、医护工作实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相结合,我们的医护人员才能更好的应对像新冠疫情一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代清霞,李黎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完善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学,2020,42(08):93-95.

[2]林忠.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6):866-868.




个人简介:邓之婧(199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