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防治背景下的中药国际化发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全球新冠疫情防治背景下的中药国际化发展探索

胡春龙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药抗疫疗效的显著预示其走向国际化已成主流趋势,但目前中药国际化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让我国的传统医药能在世界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速其国际化的进程,本文探讨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冶;中药;国际化

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面对这场全球性的肺炎疫情,各国都尽全力投入到对新冠肺炎的医治及预防中。在这场需要打持久性病毒防控的战役当中,中医药在我国境内发挥了其本身的优势。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抗疫疗效的肯定,使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促使中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条提升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药在疫情防治中的显著优势

1、中药具有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

我国中医药对传染病的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从西汉至清朝末期,中国发生过不少于500次的瘟疫。从“防”上,《本草纲目》中记载用艾叶、硫磺、丁香、苍术等药材焚烧消毒。在“治”方面,中医辨证施治法将“热病”分为湿热性质及燥热性质的两大类,分别对症下药。中药在非典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及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非典”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发现SARS病毒能被中药很好地抑制住,且中药方剂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又能调理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现治愈和修复双管齐下的治疗效果。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王晨院士团队肯定了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治疗组在退热效果上的优势。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中药及早干预疗效好,副作用小

在新冠肺炎的早期,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及早干预控制病情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等中药已证实能通过诱导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治疗早期能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中药药材组方上的多靶点性在对抗病毒上更具有优势。药运用的具有药食两用的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等具有调节免疫提高抗病毒能力的药材,其副作用远远小于西药。

3、中药价格低廉,获取方便

被称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瑞德西韦定价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对于生产瑞德西韦的吉利德科学公司,其抗丙肝病毒及HIV病毒上的价格问题曾经受到了公众的批评。瑞德西韦的价格过于高昂,将会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支付。中药获取方便,价格低廉,更适合普通人治疗。因中药多数为一些植物及矿物,在野外地区容易获得,对于医疗卫生技术相对薄弱的地方,是治疗传染病既方便又有效的途径。

二、中药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1、中药抗疫效果引发世界的关注

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中医药因在我国抗疫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而引发更多的海外需求与关注。路透社报道,我国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中国疫情的成果,受到了美国大众的普遍关注。而在匈牙利的首都,每天来领中医药茶的当地侨胞与居民排起了长队。在泰国,泰国中医师总会为5000多名不同公司的员工烹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中药保健茶。此外日韩等国来信希望能够分享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和方法。除此以外,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著也使我国许多医药企业的中医药产品的外贸出口订单暴增,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发展迅速。

2、我国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十九大报告中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民族使命感来提及。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阶段发展方向与目标。《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国中医药立足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国家的政策支持措施不仅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更有力地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步伐。

3、中医药标准化的意识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对中医药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及重点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为中医药在国际标准限制下所处的严峻形势指明了发展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需推进中药及中药材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及话语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制定了中药材从源头种植到产品加工完成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以确保中药材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具备安全的质量标准。中药的标准化是确保中药质量优和疗效好的关键,这对我国中药获得国际口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中药注射剂是现代化技术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结合体,是中西医结合的亮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注射剂在辨证施治、科学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以弥补西药的不足。张伯礼院士表示,及早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在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了八款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国家对中药注射剂抗疫效果的认可。

四、促进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中药生产的监管

从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历程来看,生产无公害、高质量中药材,保证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及道地药材的基本药效是中医药进一步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中药成分未标准化,部分中药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给中药的国际化之路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让中药品质更优,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中药生产制造的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生产技术,完善中药质量安全的标准。各监管部门应该对中药生产环节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中药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一项对药品出口监管通知中,要求各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的生产监管,确保出口药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打击在药品出口中存在的违规行为。

2、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因国外纷纷抢注我国中药品牌,让我国遗失了众多民族宝藏品牌。因国外申请中药知识产权过程复杂繁琐,导致我国一些中药企业不愿意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去进行认证。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当对我国中药企业在中药知识产权认证资金和申请渠道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我国中药企业申请具有原创性中药产品的知识产权认证的积极性。疫情发生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用中药专利情报》显示,与抗病毒相关的中药专利申请共508项,其中中国专利申请301项,我国尤为重视中药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

3、增强中药产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在于中药产业需拥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我国中药企业的规模较小,设备比较落后,在中药产品的创新研发上居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为改善这种情况,政府需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给予中药企业更多的支持,让我国中药的研制与创新具有双保障。在高校设立以“中药研发与创新”为宗旨的新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理论和临床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将科技化与传统中药结合,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优质中药产品。

4、加强中药的国际化宣传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内中医药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冠肺炎中医药诊治方案,捐赠对新冠肺炎有效的中药良方并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等行动将会一定程度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误解,并逐步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在中药的国际宣传上,政府应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这次世界性的疫情防治中,中外中医药专家在“全球疫情会诊室”特别节目中通过视频会议探讨交流中医药抗疫效果并提出相关的疑惑及解答,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理论国际间的交流与切磋,而且可以通过探讨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可行方案,共同促进中药全球化及国际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峰等.基于数据挖掘与“异病同治”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6)

[2]廖联明.除了临床试验,瑞德西韦还有哪些挑战?[N].医药经济报,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