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韧性社区建设——以风险疫情前后的武汉百步亭社区治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韧性社区建设——以风险疫情前后的武汉百步亭社区治理为例

杜静怡 张泽雨 孟德香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新冠疫情冲击过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冲击着传统社区制度系统。社区作为民众和上层政治系统的沟通桥梁,其稳固运行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引入“社区韧性”的概念,来探讨社区在面对诸如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建立稳固的运行机制问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韧性社区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接踵而至,成为影响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风险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所已经建构起来并运行着的传统社区制度系统。尤其是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作用下,传统的社区运行出现的诸多问题变得更为显而易见。因此,在面对诸如新冠疫情这种突发性风险事件时,社区如何建立稳固的运行机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对社区韧性的挑战

“韧性”概念最先见于建筑学,引入社区治理相关即一种灵活应变能力,它意味着一个社区应该具有的敏锐性、组织灵活性、良好的自我恢复性、弹性等。对于一个社区的“韧性”也存在多方面的指标,一般包含组织结构灵活性、居民意识、应急管理措施以及社区内外部的联动等多方面指标。

社区的运行分为常态运行和非常态运行。一般来说,常态运行占据着社区运行系统的主导地位。事实上,传统社区构建起来的运行体系在常态运行上做的比较优秀

在此我们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来探讨社区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韧性转化问题。在疫情爆发之前武汉百步亭社区是全国优秀示范社区。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以和为贵”的核心理念,创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社区,出现了备受争议的“百家宴”事件,发人深省。它的常态化运行系统在疫情到来后表现出来了社区治理的延迟性、僵硬性,最终也不得不在疫情中逐步寻求转换的前途。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传统的社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因此,在特殊时期,非常态化运行应成为主导。非常态化运行是基于常态化运行做出的改变,所以需要良好的常态化运行基础。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非常态的运行实际上也是一种常态化运行。因此在二者之间是存在一个过渡时间差的。这个时间段的长短可以反映一个社区治理转化的效力。但大部分传统社区很难在突发风险危机下,做好从常态化运行中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非常态化运行。而要做到社区在常态运行和非常态运行中的灵活转化,社区便需要良好的“韧性”。


二、百步亭社区的实践经验

在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常态治理成绩优异的百步亭社区仍因为韧性不足而难以快速转向非常态运行模式,导致社区没能很好的应对突发的疫情,给社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但百步亭社区很快从慌乱中调整过来,通过一系列严整有序的举措增强了社区的韧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百步亭社区后期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社区治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社区治理的韧性。

(一)进行网格化治理,增强针对性与精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将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模式。

百步亭社区的网格化管理由来已久,并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得到考验和完善。百步亭社区设一个大的社区管委会和下属9个居委会,一个居委会负责一到三个小区的治理。在这个大范围的下,社区再次被分划为各个网格,居委会工作人员分别负责自己对应的网格,专人专用进行疫情排查、数据统计和社区服务。百步亭社区原有的较好的常态化运行基础可以在面对非常态的境况下实现良好转化,从平时的物业管理等到应急性卫生服务,网格化治理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完善,且定期卫生排查有望成为常态。

(二)防控+保障,用关怀续航。

在生活物资供应方面,社区通过联系中百超市等零销商和开展网上团购,以及接受企业和社会各界援助来获得物资。社区对行动不便、独居高龄老人还有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优先分发援助物资,并提供上门服务。在看病就医方面,对于有急病,需要就医的居民,社区会派专车接送,甚至有些社区工作人员充当了在医院或者隔离点排队者的角色。

(三)智能化服务,用信息助力。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支撑社区精细化发展,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新动向。在疫情防控,百步亭社区严格封锁期间,百步亭社区提供线上服务,如团菜团和生活物资采购团,将居民生活需求的信息集中起来加以利用,可以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治理和服务的效率。为防止一些老年人不会用微信等软件操作,社区居委会人员将居委会和网购人员的电话等联系方式和团购套餐等相关内容张贴到每栋楼各单元的公告栏,服务社区老人。


三、韧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百步亭社区后期的治理经验的总结,不难发现后期百步亭社区非常态治理之所以更加有效,主要是通过社区委员会治理灵活性的提升以及社区居民主体力量的团结,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韧性,进而实现了良好的非常态运行,最大程度减轻了疫情对社区的不良影响。

为了形成较为普遍性和统一的韧性提升建议,我们主要从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自组织韧性、外部协调韧性、社区治理管理韧性方面提出建议。


(一)提高应急管理韧性

基层社区是防控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突发疫情之时,社区委员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可能会有管理和服务上的缺失,这时社会自组织、群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常态化的社区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增加防灾意识、应急能力的培育和储备,一旦进入应急状态就可以快速组成互助应急小组,进行邻里之间的相互协作。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在社区中动员和组织受过应急培训的社区志愿者和医护力量,及时扩充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将行政管理和社区自发组织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社区应急管理的韧性,增强社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自组织韧性

不同的社区拥有各自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自组织,社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自组织的部门都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小组,而不是只单单依靠两委的领导和成员运行与管理,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来,提升居民自身归属感,在真正面临突发风险社区治理朝非常态转化时,能够有更好的内部管理成员及时担起责任,这样,社区治理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也积极响应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号召。


(三)提升外部协调韧性

从“疫情”风险出发,我们最首要看到的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亟待完善。基础的医疗必要设备是社区应对突发疫情的物质基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投入,提供诊疗的必要设备,改善基层医疗坏境。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培养一支专业高素质的基层医务人员,从整体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能在应急防疫时期快速适应高强度的医疗需求,承担起基层的检测、防控、隔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和疏解大型枢纽医院的压力。

对于其他更多元与更未知的风险,社区还要提升与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方面的协调能力,以期能在遇到未知社会风险时能够有更多的韧性去维持社区的稳定治理。


(四)提高社区管理体制韧性

在突发风险如重大疫情、自然灾害、人祸动乱面前,社区委员会应增强自身抗压能力与管理能力,不能只依靠上级定调和指令,要能够具备应对突发风险及时做出精准判断和防控的能力。我们可以依据各地区实际适当提升社区自主决策权力。即使在强势科层制结构中,社区也应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自主性,对居民福祉主动承担起责任来,在服从上级指令和自主做出决策之间达成平衡,以提高基层社区治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