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001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2
/ 1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7 001例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镇痛和镇静药物使用情况、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分、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谵妄对于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预后的影响,探讨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 001例患者中,573例(8.18%)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未发生谵妄6 428例(非谵妄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45.03%(204/453)比5.64%(369/6 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年龄、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发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大于非谵妄组[(59.72 ± 12.48)岁比(58.81 ± 12.16)岁、5.49(2.87,9.49)d比1.12(0.90,1.95)d、21.92(17.90,28.22)d比17.85(14.93,21.76)d、7.33%(42/573)比2.13%(137/6 428)、(5.43 ± 2.51)h比(4.06 ± 1.33)h、(140.01 ± 55.13)min比(108.07 ± 42.98)min和(85.23 ± 37.30)min比(72.50 ± 34.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0.922,95% CI 7.444~16.120,P<0.01)。排除AAD患者后,<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 80岁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63%(11/418)、4.16%(34/817)、4.37%(71/1 625)、5.13%(122/2 379)、9.34%(114/1 221)和19.32%(17/88),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谵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Z = 2.63,P = 0.009);住ICU 1、2、3、4、5、6、7和>7 d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47%(45/3 056)、3.22%(63/1 954)、5.69%(34/597)、12.14%(38/312)、18.18%(22/121)、22.62%(38/168)、25.93% (21/81)和41.70%(108/259),住ICU时间越长术后谵妄发生率越高(Z = 3.34,P = 0.001)。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方法对患者各系统功能进行评分,谵妄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功能及肾功能评分明显差于非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凝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ICU期间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单用右美托咪定组(3 355例)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1 396例),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右美托咪定组[19.20%(268/1 396)比5.66%(190/3 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接受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病情危重程度及住ICU时间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会影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