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的有机生成设计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0
/ 2

风景园林的有机生成设计方法分析

陈璐

沂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山东临沂 2763000

摘要:从本质上讲,风景园林设计是一种逻辑推演和空间创作的过程。本文阐述了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的特征,通过本地资源、地区文化、服务功能、空间形态、空间风格以及人本关怀等方面着重探讨了园林的有机生成设计方法,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确保园林设计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

引言:所谓风景园林设计,是利用所在地的风貌和地质条件协调城市、水体、空气、生物、山石、植被等因素,进而实现空间再造的方法。其意义在于优化环境,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推动城市绿色化、健康化、系统化发展。所以本文从有机融合的角度上促进各要素融合统一,力求“天人合一”。

一、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的特征

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的基本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延续性。尊重场地结构和功能是园林设计延续性的体现,将水体、土壤、气候、地物和植被等要素作为协调重点,有机生成风景园林,有利于场地文化和资源的延续。

其次,动态性。当园林中的各要素发生改变时,设计具有动态性特征,相当于生物体内部系统的开放性,要素的变动将会影响整体效果,相互协调则会确保系统平衡,相反若调节不当则会导致整体失衡。

再者,独特性。场地各要素间的组成和配置皆有不同,而且地区文化差异也会导致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独特性优势,如植被种类的选择、地景的结构布局、园林主题等。

最后,系统性。景观园林中各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而且整体将大于部分,系统特性明显。内部环境与周边氛围也要保持协同,成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关系

窗体顶端

5fb73aaec58cc_html_10aa7d7350d2ed5c.png

二、风景园林有机生成设计方法的剖析

本文以广东省风景园林设计为主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本地资源要素

为降低成本,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风景园林设计应因地制宜,控制场地内部的风向、光照、湿度、温度等,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还要了解场地的地质、地貌,考察土壤理化性质,使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保证环境群落的平衡性。

例如风景园林设计初要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保持原有地貌特征,有效减少工作量,科学利用原有资源达到需求水平。在植被种植时要考虑到内部的地形因素,保持整体错落有致,不同的覆盖高度既能从视野上达到自然美化的效果,还能减少灌溉量,确保水肥的保留。在选择树木时要考虑到土壤环境,若干旱且肥力效果差要选择耐寒树种,若水分充足且肥力强,要选择适宜广东省种植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强的植被[1]。

(二)地区文化要素

地区文化包括历史背景、传统民俗及传承文化等,尤其是当今时代,人们开始重视精神文化,地区文化要素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也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将文化有机渗透到风景设计中能突出地域特色,使园林建设更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防止出现千篇一律、千园一面的景象。

例如广东省四大园林之一的清晖园,内涵竹苑、草堂、花馆、凤来峰、留芬阁等,将优雅静谧的景色彰显的淋漓尽致,植物也选择了苏州园林中作为代表的金钱松、紫竹、羽毛枫、紫藤、七瓜枫等,内部的灰塑、玻璃、陶瓷、木雕增添了园林的观赏性,使园林更具艺术气息。

(三)服务功能要素

景观园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景观方面、生态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从有机的角度讲,景观园林要在场地需求的导向下完成设计,要承载众多功能,综合环境、资源、人群等元素使服务以生态为主导,提升其功能性。

例如园路的铺设,传统园林通常曲径通幽,看似零散,实则布局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主路要贯穿于整个园林,连接支路和小径,在材料选择上既要符合主题要求,又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选择质优价廉的物料。场地内原有的碎石可做装饰用,突出自然感和真实感,还能降低材料成本。为满足社会功能需求,人员聚集较为集中之地要将园路设计的相对宽阔,静谧之处的景色可以选择小径,使景物隐藏其中,若隐若现,引起游客无限遐想,使景深层次更为明显。

(四)空间形态要素

空间形态布局要满足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完善总体的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空间属于生态建设和文化传递的媒介,所以应通过各种空间形态优化布局,生成不同的场所氛围。空间形态布局中的要素在于建筑、植物、地景等布设,通过各种顺序和组合形成不同序列。如广州古典园林的设计,在空间形态上通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先奠定低沉的基调再豁然开朗,在布局上给人以灵活生动之感。余荫山房便是呈现空间形态的典型例子,其布局巧妙,将石亭楼台布置于三亩地内,运用了缩龙成寸的手法充分利用了“小空间”来展现“大景色”,整体素雅,但却“内含乾坤”。

(五)空间风格要素

空间风格是指各种形式展现出的不同风格,受到地区特征、自然风景和民族因子的影响。景观风格要贴近地区环境,树种选择和布置都要凸显特色,因此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当地特征,使空间风格符合使用需求。

梁园代表了清代岭南文化,所以在空间风格中以田园和水乡为主,曲水回环,雅致恬淡。其特色在于将园林、住宅和祠堂包含在内,植被与湖池展现了三角洲水乡特征,而造景时选择使用奇峰异石做基础,观之形态各异,特征突出。为突出内部风格要素,布景选择了屏风、落地窗、挂落、隔扇等,突出了清代家具的特点,观赏价值极高,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观赏园林。

(六)人本关怀要素

人本既是以人为本,要求从服务的角度出发,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在设计时,要洞察使用者的心理,掌握场景现存资源,提升精神文化水平,赋予场地更高等级的精神和内涵。群体行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都是设计应参考的基础,要通过调查反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方案,使人们在风景园林中可以观赏、交互和参与[2]。

例如景观中的凉亭设计就满足了人本关怀要素,形成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动。凉亭能烘托出园林中的古典优雅气氛,生态价值明显,还能给人们提供休息乘凉之地,使人们在观赏园林的同时能驻足休息,缓解压力。栈桥也是满足人本需求的设计,人们可以在栈桥上观赏景色,近距离接触水景。

结论:总而言之,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应以地域特征为延续主体,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使各要素协调配合,自上而下的完善设计流程,确保空间环境的系统性、动态性、延续性、稳定性和关联性,还要保证其自身特色,优化设计思路。有机设计还要满足当地文化和环境基本需求,推动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看文献:

[1]罗丹.非线性思维理念下重庆地域性景观设计表达的方法探析[D].西南大学,2017.

[2]袁旸洋.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