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农家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周厚富

六安市叶集区畜牧水产局 安徽省六安市 237431

摘要: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农家土鸡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土鸡生态养殖早已成为社会流行的一种养殖模式。土鸡的肉质鲜嫩且富含蛋白质,能够满足人们对肉产品提出的高标准与高要求。利用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提高土鸡养殖质量以及效率,给土鸡的规模养殖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农家土鸡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农家土鸡;生态养殖;养殖技术;

现阶段,我国土鸡养殖业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养殖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由于养殖数量较少,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因此限制了土鸡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无法满足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了确保土鸡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确保土鸡品质质量与鸡只健康生长,应当积极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拓展土鸡养殖的规模以及数量,从而推动土鸡养殖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1、生态养殖前期准备

1.1养殖场地的选择

土鸡生态养殖场必须选择交通条件便利,且便于排水的位置,需要远离城市中心区。在建设鸡舍的时候,必须保证选址干燥,没有污染,和水平地面坡度相对较小,最好是选择南向,确保阳光的充足,便于排水,这样能够方便后续鸡舍卫生与干燥条件的良好。在建设鸡舍的时候,首先应当选择稳固且扎实的地基建设,鸡舍的摆放位置必须平坦,并且确保能够有效的防潮。当鸡舍选择砖木结构时,地面需要浇筑混凝土,并且鸡舍应当建设成双列封闭形式,鸡舍屋顶可以选择石棉瓦来覆盖,必须设置通风口,在靠墙的位置可以摆放鸡圈,圈内设置1米宽度的通道。完成鸡舍的建设之后,还需要针对新建场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利用石灰水、烧碱、消毒剂等根据一定配比来喷洒消毒。对于放料桶、饮水器等用具必须密封熏蒸,鸡舍需要进行两小时的通风,随后才可以放入鸡群[1]

1.2选择优质的鸡种

生态土鸡养殖必须选择优质且具备较高抗病能力的鸡种。可以通过本地土鸡开展选育工作,本地土鸡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个体相对适中,因此在生态养殖中是首选的对象。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外地引进优质的地方品种鸡。选择有特色且具备较高生产性能的土鸡品种。在进行选种的时候,必须充分的实地调研与考察,检查引进种鸡系谱是否具备较高安全性,种鸡日常管理是否规范,种鸡场内部防疫机制是否健全等,必须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育雏场。

2、土鸡生态养殖的日常管理

2.1育雏要点

育雏属于土鸡生态养殖中的关键点。育雏过程中必须重视供热升温作业,确保育雏室当中的温度保持在35℃以上,随后每周便调低2℃,在和室外温度相同之后便可以停止供热作业,同时全程必须保证适宜湿度。在育雏三天之后,天气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开窗通风,保证鸡舍内部空气的流通,避免因为通风条件不佳进而造成鸡舍内部浊气污染。在育雏时,需要在鸡舍内地面铺设谷壳、干草等垫料。在育雏期中需要投喂完全破碎的饲料,育雏40天之后需要适当的增加稻谷以及玉米等。在初期饲养的时候,主要以雏鸡自由采食为主,雏鸡在成长之后,随后每天喂食3到4次。在雏鸡生长到90日龄的时候,每日早上喂食玉米粒等,中午喂食适量青绿饲料。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必须每日观察鸡群的健康情况、粪便情况与精神状态,观察鸡群的气味,并且实时的记录鸡群日常饲料与饮水的情况。还需要做好雏鸡的免疫疫苗接种以及定期消毒等各项工作。

2.2放养鸡群管理

首先应当严格的而控制放养的规模。林地放养的规模应当控制在2000羽左 右,如果放养规模过大会直接影响到日常饲养管理的有效性,而规模太小则会影响到土鸡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晚春到中秋时期都能够放养,在冬季时气温相对较低,且虫草数量减少,不利于放养,所以必须停止放养。由于鸡群早期并没有养成上山自由觅食的习惯,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其中1人吹哨并且在鸡群前抛撒饲料,让鸡群能够自由的抢食,另外一人用树枝或者长棍驱赶鸡群,直到将鸡群全部赶上山位置。每日午间需要进行一次强化训练,在傍晚时在训练鸡群归舍,在进行10天左右的训练之后,鸡群便能够具备条件反射能力。整个放养的过程中,选择大鸡的全价颗粒饲料,添加10%左右的完整谷粒或者小麦,添加15%左右的青绿饲料。在饲料中可以增加投喂的维生素,提高鸡群的免疫能力,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够减少鸡肉肌间的实际脂肪含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阴雨恶劣天气不利鸡群放养,容易诱发各种疫病,必须停止放养;同时,为了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在饲料与饮水中添加适量维生素等;并且雏鸡在出笼之前的3个月不可以使用驱虫药与抗生素[2]

2.3土鸡的免疫程序

可以参考肉鸡的免疫程序或者是根据土鸡养殖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土鸡生态养殖的免疫程序。1日龄雏鸡必须完成鸡马立克氏疫苗的接种;7到9日龄土鸡接种新肾支疫苗,可以点眼或者滴鼻;14日龄左右需要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21日龄土鸡需要接种禽流感疫苗,利用肌肉注射接种免疫疫苗。28日龄需要进行新城疫疫苗的一次免疫;35日龄需要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活疫苗。

2.4疫病预防与控制

土鸡生态养殖中,放养土鸡具备较强抗病能力,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因为是野外放养,因此与寄生虫、细菌等接触风险较大,所以,必须重视以及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土鸡疫病防控不仅应当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还应按照地区内鸡病的实际流行情况,重视鸡法氏囊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禽霍乱等常见且危害较大疫病的疫苗接种。此外,还应当增强疫病的预防工作,做好鸡球虫病与黄白痢等疫病的预防,10日龄雏鸡可以利用诺氟沙星等药物预防疫病,15日龄左右可以选择癸氧喹酯类等药物来预防鸡只的球虫病。在鸡瘟的防控中,考虑到鸡瘟属于高接触且高传染性疫病,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除疫苗免疫外,可以在生态土鸡养殖过程中,选择绿豆与白矾结合的方法,将其磨成粉并且加适量水来喂鸡,每日用药三次,连续喂养7天;还可以取10克生姜,在切碎后添加50克明矾粉,完全拌匀之后喂鸡,每周喂食1到2次;还可以选择5%食盐水,将粒状粮食浸泡两天,每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喂鸡,需要连续喂养3到5天。需要注意的是,生态养鸡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避免鸡只产生一定抗药性。养殖人员应当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当一批土鸡在出栏之后需要充分的清扫消毒鸡舍,所用饲养器具必须严格的消毒,在阳光暴晒之后再次使用[3]

2.5适期出售

适期出售对土鸡养殖至关重要。饲养周期如果太短便会影响到土鸡肉品的口感以及营养。如果饲养周期太长,会让土鸡肉质纤维老化,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影响到肉品的鲜嫩口感。所以,必须适时的出售生态养殖土鸡,当公土鸡生长到100天、母鸡生长到120天的时候便可以出售,不仅能够保证土鸡体重与肉质达标,并且还能够确保饲养成本、土鸡质量等处于合理范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土鸡生态养殖具备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土鸡生态养殖业具备极大地发展空间,养殖户必须重视以及做好土鸡生态养殖要点的把控,做好前期养殖工作,重视疫病防控,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方案以及免疫接种程序,进一步的提高土鸡生态养殖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明生. 生态草鸡林下养殖技术[J]. 农家致富, 2019, 000(001):39-40.

[2]孙艳. 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 今日畜牧兽医, 2019, 420(09):50-50.

[3]孙付伟. 浅谈土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 15(04):177-177.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