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德阳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研

刘赟 1,高宇翔 2 ,熊丽 3 ,王博 4

德阳市气象局 123 ,德阳, 618000;罗江区气象局 2 ,罗江, 618500;绵竹市气象局 4 ,绵竹, 618200

摘要:德阳气象部门承担着德阳经济建设的气象保障职责,其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对象”为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者及专业需求者、广大公众。目前,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气象部门提供的服务仍以“大路货”为主,导致气象服务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部分气象服务产品已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此,分析和调查了解德阳气象服务供给现状、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本地主要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优化气象服务产品,解决德阳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矛盾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气象服务;供给改革;探研

1 引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德阳气象供给侧改革的探研就是要从已经开展了50多年的传统的预报服务模式中发现不足,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实现解决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矛盾问题,达到供给和需求双方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 德阳气象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2.1.德阳气象服务供给现状

德阳气象服务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从单一的气象预报服务到专业气象服务,从气象资料的提供到气候资源分析,从每天只为广播站提供天气预报到影视气象预报、12121语音自动答询、手机短信、网络传递等方式。

目前,市场上虽然已存在一些气象服务咨询公司,但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仍是气象服务的主体。气象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气象服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专业气象科技水平稳步提高,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气象服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二是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突显,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肯定;三是气象信息覆盖面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基本做到全覆盖。四是气象服务保障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2.2.德阳气象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2.1 气象服务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的理顺

气象服务的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法》指出: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型公益事业。1992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与气象部门现行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气象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实行具有气象行业特色的中国气象局和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财务体制。双重财务体制弊端促进了气象部门气象服务领域的拓展。因此,理顺公益和商业的气象服务关系,使气象服务供给安排更加有效,供给模式多元而专业,既能满足公益需求,又能满足市场化的不同需要非常必要。

2.2.2 气象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凸显

随着德阳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气象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气象服务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显,集中表现在气象服务能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精细化水平无法满足社会要求;二是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象服务的发展;三是气象服务技术、产品不适应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需求;四是气象服务传播手段不适应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五是气象服务发展的政策和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六是社会监管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

2.2.3 气象服务技术人才匮乏

气象部门传统的“专业化”气象服务已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在气象服务中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导致气象服务产品单一、针对性差及气象信息服务不够精准和及时,气象服务产品仍以天气预报附上简单的对策建议的“大路货”为主,这种针对性较差的产品已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2.2.4 气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模糊

就当前气象部门内部的职能划分对气象服务的精准、及时和个性化也有很大的制约。从上到下都是气象台制作发布天气预报,提出普通的气象服务对策建议,再由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气象服务,从而气象服务产品大众化,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个性化需求。

3 新形势下德阳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3.1 转变气象服务思维

调整服务思维,创新服务机制,推进气象服务主体多元化。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解决好供给和需求关系,应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部门主体作用和服务对象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项发展规划。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理清气象服务范围、对象和标准。建立政府、企业和服务对象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索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企业绩效考核。

3.2 生产“适销对路”的气象服务产品

结合现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气象服务供给能力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首先要理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也就是目前的有偿和无偿气象服务的界限,从而制定服务方案,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和信息。

3.3 提高气象服务产品发布时效性

充分认识提高气象服务时效性、针对性、敏感性和通俗性的重要意义。一是要有充分的时间去部署防灾减灾工作,为防灾减灾赢得主动。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对普通市民而言,就是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相关活动做到有序的安排和调解;对企业而言,就是要调整相关生产结构,赢得市场先机,增加效益。提高气象服务时效性,对气象工作者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严密监视,要在中期预报上下功夫,力争做到中期预报准确,并适时运用短期预报来订正、弥补。同时,要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畅通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决策、公众、专业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在健全完善气象服务流程上下功夫,加强部门内外沟通,建立与用户定期沟通机制;要强化业务技术和科技支撑,在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时效、针对性、敏感性和通俗性上下功夫。

3.4 建立复合型气象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准确的气象预报结论是气象服务供给的基础,懂经销、善加工气象服务产品的复合型人才是气象服务供给的前提,突出人才知识的“专”与“博”十分迫切。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气象预报专家团队,精心研发预测预报工具,制作精准的气象预报结论交由气象服务部门进行服务产品的深度加工;二是要通过培养、继续教育和引进,建立一支既能了解分析气象服务市场需求,又能利用气象预报结果进行深度加工和“量身定做”气象服务产品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本文在对德阳气象服务供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中,首先是对德阳气象服务供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描述;其次对德阳主要工农业生产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实地走访了相关部门和用户,掌握了必要的信息和资料;第三是提出在新形势下对德阳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主要从转变气象服务思维、生产“适销对路”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气象服务产品发布时效性、建立复合型气象人才队伍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最后通过对调查分析和探索研究结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希望能给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指导和启示。但由于研发人员能力有限和课题经费欠缺,实地调查分析不足,收集资料不够完整,可能对德阳气象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太准确,提出的改革建议也可能存在不妥之处,在实际工作中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谭健,李登文,李文彬,陈光德。气象服务分类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961—2011,2011.12。

[2]冯发贵,王华蓉等。德阳年鉴(2017),开明出版社,2017.12。

[3]周显信,卢愿。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研究,阅江学刊,2012 (2) :56-60。


作者简介:刘赟(1985-),男,汉族,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