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田燕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阆中 637400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新生儿监护病房的相关工作也得到完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成熟,存活率提高,但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加重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故对新生儿医院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

引言

新生儿主要是指出生时间不足28d的婴儿,在这一段时期内,新生儿需要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实现自主生长与发育。考虑到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加上低体重及早产儿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遭受各类病菌感染的风险,出现各种疾病。这种情况下,应提高对新生儿护理干预工作的重视,对于保证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新生儿护理管理现状

新生儿大部分出生0-28天,基本内涵是出生时胎龄为37-42周,体重> 2500克,身高47厘米,无畸形和疾病的产山新生儿。外形特性上,必须满足新生儿的基本要求中的哭声、四肢、皮肤、胎毛、耳廓、乳晕、结节、四肢、生殖器等要求。另外,在皮肤黏膜和肚脐、体温、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免疫、神经系统发育中也能满足正常需求。新生儿护理具有复杂、护理问题多的特点,容易受到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轮班制度、与护工沟通不足、护理实践中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人员配置等制约,对新生儿健康有很大影响。、

2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各不相同,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将影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是否使用词汇等,护理人员应同时照顾多名新生儿患者。繁重的工作量容易导致药物混乱和严重错误。另一方面,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不能完全意识到规章制度,甚至不遵从要求,擅自行动。

2.2护理环节父母合作程度不强

护理人员负责护理过程的大部分,导致人力不足、护理安全问题,特别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导管、引流管、静脉输液管管理不当,导致误伤及其坠落、自伤等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2.3外部环境因素

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睡眠,对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医院因素、护理人力因素从根本上属于医院政策问题,目前部分医院不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不出台严格的人力审查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增加护理投入,导致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

3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3.1规范护理行为,把好洗手关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儿有着频繁、直接的接触,手卫生应引起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要求有“慎独”精神,有为患者负责的理念。护理人员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护理操作无污染,护理操作前后需要做好手部清洗和消毒。对存在传染性疾病新生儿,需要予以隔离,并予以消毒防护。

3.2采用有效手段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新生儿咳嗽、萨琳娜新生儿窒息事件、儿童烧伤事件的比例较高,这充分说明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等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产科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在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过程中,特别要集中精力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医院需要医院,以便各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技能,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准确完成自己的护理任务。另外,要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问题进行学习有针对性的活动,详细总结产科新生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发现安全风险和漏洞的能力,同时从根本上杜绝各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威廉莎士比亚、住院医师、健康管理名言)()通过应用训练护理人员的有效方法,可以看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和护理工作的记录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产科病房的护士中很大一部分比较年轻,这些护士的专业经验显示出一定的不足。

3.3护理零错误,系统先保证。

探讨新生儿护理管理现状、护理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部门应确保护理人员对轮班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相关问题,指导家长通过文献检索、数据库查询等,实证获得有关护理目标的一系列证据等,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取得相关研究成果。正确评价儿童基础护理,做好后续轮班管理。制度保障要立足于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确保治疗过程中的静脉通道顺利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三查、八对、六位”。为了避免医源性感染,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设置专业人员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机器使用的安全性。

3.4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和新生儿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构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护理新生儿过程中发生一些不良事件的概率。通过产妇和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避免新生儿咳嗽、窒息、下床等问题。同时,产妇住院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从住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详细说明期间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健康)还有,产妇和产妇的家人要努力及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把安全相关事项告诉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安全意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此外,护理人员应结合产妇和产妇家属的实际文化水平和产妇、年龄,选择有效的沟通方法。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交流给产妇以鼓励和安慰,并告诉新生儿,由于没有表现力,所以要勤于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

3.5落实好病房环境管理

①合理规范床间距。设置床间距在1m以上,从而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需要归入不同病房进行治疗,同一疾病的新生儿,依据急性期、恢复期予以分离治疗。②适宜的温湿度。病房内加强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对室内予以消毒,室内温度设置为24℃~26℃,湿度设置为50%~60%。③控制人员流动。计划性纳入实习人员;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制度进行操作,进入病房要求戴帽换鞋以及更换工作服等,合理制定护理流程,晨间护理以及清洁等工作对空气质量存在影响,需要在清晨8点之前完成。④规范物品消毒。对医疗仪器严格进行消毒,并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新生儿服在使用前需严格进行消毒,喂奶用具遵循一人一用的原则,使用前后要求消毒。每天对暖箱进行清洁,并做好消毒工作。新生儿出院后对其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对床单位、物品等予以消毒,清除病房内医疗相关废物,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

3.6强化健康知识宣教,加强护理人员教育

健康知识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优势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持续护理系接受治疗的婴儿,训练护士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人员要立足于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工作技能培训,萌发护理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和护理管理模式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管理知识,加强责任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值得相关医院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晓瑜,雷天霞.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26.

[2]李军霞.新生儿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86+192.

[3]张新爱.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05):53-55.

[4]李倩倩.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151-152.

[5]朱丹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