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原因及护理

/ 1

外科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原因及护理

唐群英

渠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目前,外科术后难愈性伤口的修复面临着治疗周期长,花费多,风险高,难度大,肌皮瓣修复手术继发损伤大,难以有效地改善创面愈合微环境等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外科术后难愈性伤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外科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临床表现!

术后切口难愈合的临床表现有三种类型。1、肤浅型,它们大多是由脂肪液化或皮肤表皮和真皮层分裂引起的。如果脂肪层愈合良好,可以通过换药、物理疗法、促生长药物或口服抗生素来加速。2、全层类型,可见皮下脂肪层和肌肉层是分开的。建议采用手术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或再次缝合。三。切口完全裂开了。可见皮下脂肪层完全破裂,有潜在的空洞,渗出液和引流液相对较多。此时需要积极的外科干预,尽快修复伤口,使伤口及时闭合,避免营养流失和伤口感染。

那么,究竟为什么在术后会出现术后难愈性切口呢?原因如下:

1、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低血浆蛋白、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切口愈合。衰老:衰老是伤口愈合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组织细胞再生能力明显减弱,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导致延迟甚至不愈合,伤口的机械强化过程也明显延迟。

2、营养不良:严重的蛋白质缺乏会导致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特别是在缺乏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的情况下,往往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不能成熟为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合成。例如维生素C缺乏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阻碍胶原合成功能(包括脯氨酸的羟基化),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形成较少的疤痕和较弱的抗张强度;维生素A1缺乏B 2、B 6和B 2,导致纤维化差,而全身和局部锌含量的降低也会导致愈合缓慢。

3、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和异物、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足)和神经损伤。其根本原因与医生的无菌手术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感染和异物:伤口感染很常见,容易溃烂。据说只有100种细菌足以引起皮下脓肿。感染后有大量深部产物,可增加伤口局部张力。每次伤口打开甚至破裂(包括伤口愈合或缝合),尤其是化脓性细菌产生的一些真菌毒素和酶会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增加重组纤维的损伤,阻止愈合。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不仅保证了所需的营养和氧气,而且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局部感染的控制。相反,它会影响组织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延缓愈合。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片,由于药物的作用和营养的输送,很难触及伤口。




4、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导致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降低其拉伸强度,因为它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部和分子间交联的形成,从而导致胶原纤维稳定性的丧失,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和吸收。

在了解了外科术后难愈合性伤口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之后,我们面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外科术后难愈合性伤口应该对病人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与治疗工作。

1、全身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全身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有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同医生合作调整心肺功能,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如补充白蛋白等:对有使用影响伤口愈合药物的患者,尽量减少使用或停用一段时间;有细菌感染,结合伤口情况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2、局部处 理①如感染性伤口,可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及周边皮肤2.5 cm:②用完整干纱布抹干伤口及伤口周边皮肤;清除伤口里面的异物,如线头、碎骨、钢丝等:④清创:用水凝膏+藻酸钙敷料,死腔用水凝音与纱布条作清创引流;⑤再用干纱布和棉垫覆盖伤口作为二级敷料:⑥去除腐肉后渗液减少,基底红润,敷料使用溃疡糊、溃疡贴;⑦如肉牙过度增生,使用泡沫敷料。⑧每天换药1次,如伤口渗液多,可再更换二级敷料。

创面的愈合是个非常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会受到许多的因素影响,包括全身性的因素,也包括创面局部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对伤口进行护理时应该要严格按照有关专家设立的创面护理一般原则,对病人进行护理与治疗工作。既全面而又正确的评估患者,具体包括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以及创面局部的具体情况,根据创面的特点,确定创面的护理需求,根据创面的具体护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护理药物和必要的支持治疗,进而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